沧源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沧源佤族自治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草案)


来源:沧源佤族自治县  作者:  时间:2021-12-16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目 录

沧源佤族自治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1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成就………………………………1

(一)科技推广、科技普及成效显著……………………………2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3

(三)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4

)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增强………………………………5

(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科技计划项目有效推进……………5

(六)科技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5

(七)科技进步在各行业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7

(八)专利申请量有了新的突破…………………………………7

(九)企业研发投入逐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7

(十)各类认定申报工作有新的突破……………………………8

十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8

(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8

二、“十三五”科技工作经验……………………………………10

(一)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10

(二)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是科技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10

(三)科技特派员申报和管理得到有效增强……………………10

(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公众科技素养…………………11

三、“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基本思路…………………………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发展目标……………………………………………………12

(三)发展原则……………………………………………………13

(四)重点任务……………………………………………………14

(五)保障措施……………………………………………………17

沧源佤族自治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2021年——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沧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科技人才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人才引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全力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水平提升。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沧源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心提供科技服务支撑,特编制《沧源佤族自治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促进沧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着力完善有利于区域产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创新运行机制。我县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创新型沧源、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科技推广、科技普及成效显著

1.抓好“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十三五”期间,深入开展了以改革开放30年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为重点,利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重点宣传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立场,采取的重大举措;各部门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承担的职责,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常识;保护知识产权与鼓励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3期,发放宣传资料1600份,悬挂及张贴宣传标语65条,接受各类咨询438人次、出动宣传车16辆。

2.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活动周筹划工作,把科技活动周活动作为我县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意识、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精心组织,迅速部署。重点围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医疗卫生服务、科普能力建设、禁毒防艾、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河道治理)保护、防灾减灾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企业技术咨询、科技项目对接、医疗保健义诊、科普展览等一系列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把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送到社区、乡村和企业。2016年至2020年全县共开展科技活动周5期,全县累计参加活动的县直单位共125个、参加活动人员611人、出动车辆56辆;公众参与48798人次;发放资料140397份、册; 科技咨询3319次; 下乡268次; 农资、物品赠送折币95525元; 义诊813人次; 展出宣传展板923块; 开放科普基地7个(次); 办培训班69期,培训农民8298人次。

3.成效突出,新型实用技术全部进村入户。“十三五”以来,全县各有关科技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切实抓好全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016年至2020年全县完成各类科技培训 4488期,377625人次(其中妇女受训人数达12831人次),印发科技材料 85673份;科技宣传专栏 84 期101个内容;黑板报84期。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全县相关科技部门针对高效农业种植的不同类型,围绕产业特色,分作物、分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加大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生产。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科技示范,引领产业发展,为沧源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区域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培育进一步加强。截止2020 年,全县累计培育县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 9家。2019-2020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相继在沧源县人民医院成立四个专家工作站,分别是冯云专家工作站、董旭东专家工作站、朱宝生专家工作站、丁明霞专家工作站等4个。工作站的成立,加快沧源县院遗传咨询的发展、培养该领域专攻人才,提高临床业务水平、满足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

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全面扩大科技对外开放,调动政、产、学、研、用、金等各方优势资源,在产业对接、投融基金、政府扶持等方面给予创新创业支持,确保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建设,以达到提升创新创业水平、营造开放创新氛围、弘扬创新创业文化、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目标。目前与高校院所合作企业有5家,分别是:沧源县喜代梦佛手柑开发有限公司与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合作;沧源博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庆柑橘研究所合作;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临沧市茶科所合作;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与临沧市甘科所合作;沧源县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山东省曹县商学院、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禽病中心合作。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项目与龙头企业合作,实现创新创业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提高双创的科技含量,助力地方产业升级。

)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增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高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突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逐步显著增强,有效支撑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 2186万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易金额达 460万元。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科技计划项目有效推进十三五”期间争取和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其中:2016年至2020年共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30项,申报资金1105万元。省级项目22项,申请资金1025万元;市级项目8项,申请资金80万元。立项23项,立项资金777.5万元,其中省级立项18项750万元,市级立项5项27.5万元。

)科技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科技工作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强化科技在转型发展中的创新地位,科技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抓创新路,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沧源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沧源自治县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科技投入、自主创新等作了明确要求。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使全县上下对科技工作有了新定位、新认识。

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得到沧源县委 沧源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听取了成立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意成立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于2019年6月成立(沧编委发〔2019〕50号),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沧源佤族自治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下属股所级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在编人员1人,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由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兼任,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60平方米,有必要的办公设备(办公电脑3台,打印机1台,固定电话1部等),2016年至2020年县财政科技拨款118.5万元,其中:2016年18万元,2017年18万元,2018年27.5万元,2019年27.5万元,2020年27.5万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促进成果转化,壮大创新产业,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推进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在各行业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从“十二五”末的37.5%提高到“十三五”末的49%;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从“十二五”末的41.8%提高到“十三五”末的48.8%;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从“十二五”末的22.7%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7.2%。全民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专利申请量有了新的突破。我县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科技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贯彻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科技人员开发新产品,申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截止2018年全县共申请专利量达80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33件、外观设计19件。专利拥有量达42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23件、外观设计15件。

企业研发投入逐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走访企业,对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宣讲科技扶持政策,开展研发经费归集和科技项目管理培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促进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以科技厅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为指导,积极帮助企业申报上级科技资金等方式,加强企业研发科技的建设,形成人才、资金、项目相配套的体系,使企业成为研发主体。2019年研发投入支出1090.2万元,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0.14%增加到2019年的0.23%,增0.09个百分点。

)各类认定申报工作有新的突破。一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联合服务作用,提高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切实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申报工作。二是提高科技示范户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带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强化服务,充当技术后盾,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推荐工作。截止2020年底,累计认定的省级科技特派员30人,市级科技特员28人,乡土人才(科技辅导员)20人,科技示范户74户。

十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一是健全领导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启动后,我县随即成立县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一项行动、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实施方案”的配置,为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推进发展。印发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8—2025年)》及“五大行动”五个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全县可持续发展五大行动168个项目启动59项,开工率达35%,累计完成投资68.9亿元。通过强化政策对接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可创发展”五大行动。

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队伍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工信部门近年来,由于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综合管理股编制只有2个,造成人员严重缺编,科技管理职能有所弱化。人才交流停滞,极缺文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科技工作人员年龄老化,断层现象严重。

2、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没有充分发挥职作用。2019年我县虽然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但人员编制只解决1名,办公场所、开办经费一直没有落实,直接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3、我县科技人才的比率偏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存在较多困难。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但不可否认我县目前人才基础仍然薄弱,企业科技人才比例不高,创新型人才贫乏,技术工人紧缺。加之目前人才流动性大,我县与周边县相比软硬件环境尚有差距,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4、科技投入渠道不广,总量不足。在科技投入方面,投入渠道单一,创新项目和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对科技的投入少,企业产品开发的动力不足。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动力不足,科研人员、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是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主要产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十三五”科技工作经验

(一)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县深入贯彻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是科技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近几年来,县财政“科技三项”划拨力度逐年提高,我县“科技三项费”从2016年的18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27.5万元;每年向上级争取的科技项目经费均达155.5万元,2020年争取资金540万元,成为我县科技投入的重要来源,既引进了省、市先进的科技管理理念,促进了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又为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增强了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资模式,有效撬动了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对科技的投入。

(三)科技特派员申报和管理得到有效增强。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重心下移,把科技人才资源直接导入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挖掘资源,做好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把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为贫困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

(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公众科技素养。建立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市场有效推动的科普工作新格局。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利用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综合服务职能申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培训以及民众群体的科普宣传,不断提升科普工作的水平和公众的科学素养,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加强创新教育,增强全民创新意识素养。

三、“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核心在人才、基础在平台、关键在转化、动力在改革”的科技创新发展要求,以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开放协同创新,打造具有沧源特色的创新体系;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聚焦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瓶颈,围绕“一县一业”“一园一主导”部署创新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着力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着力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发展目标

1、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创新资源优化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努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5%;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2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1户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达到2家,努力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新常态的核心作用,形成全县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2、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全面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和其他市场经济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团队“四个落地”转化。贯彻落实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探索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经济繁荣相协调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到2025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0人左右;建立专家(院士)工作站2个以上;打造产业创新平台1个;省级科技特派员认定6人以上;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达2人以上,培养市级科技创新人才6名以上,培育创新团队1个以上。

3、支撑绿色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围绕蔗糖、茶叶、核桃、坚果、中药材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推动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再上新台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至2025年,在重点产业上研发突破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技术2项以上,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10个以上,科技助推蔗糖、茶叶、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工业增加值实现高质量增长。

发展原则

1、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更加突出对重点行业和区域科技发展的系统设计,始终将科技进步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优化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宏观指导、项目支持、财税政策和信贷杠杆等政策的引导,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的紧密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3、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凝练一批科技重点工程和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以人为本,人才引领。坚持以政策赋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瓶颈,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集聚领军人才。鼓励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以催生创新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催生经济增长点。

重点任务

1、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强县建设。对照云南省创新型县建设标准,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路径,形成边疆欠发达地区科技扶贫攻坚的样板模式,并进一步巩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效。积极推进项目招引、科技人才引进,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引导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平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创新型县。

2、积极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勐省、芒卡、班老、班洪等区域重点企业,促进创新发展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重点抓好茶叶产业园、沃柑产业园建设,引导推动茶叶、沃柑等产业向茶旅融合、沃柑融合等多业态发展;综合开发利用金矿、铅锌、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引导矿产开发向优势大企业集中,打造优势产业链;加快境内境外联动发展,通过境内境外联动发展项目稳步推进,用经济共同发展构筑强边固防保障,打造境外替代种植升级版的引爆点,沧源永和口岸也将成为更加活跃的口岸,成为全市边境贸易增长的新高地和临沧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最大亮点之一。

3、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积极引导规上企业、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协同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合作,加快建立和完善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校企合作平台,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支持、高校参与”建设模式,形成“产业+企业+创新研究院+成果转化”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格局。

4、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围绕县委“一中心三基地”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五百工程”本土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内引育才。完善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大力推进“基地+项目+人才”模式建设,以基地和项目为载体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科技“工匠”培育计划,培育各行业领军人才。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强化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

5、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为民惠民。选派科技特派员到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的前沿阵地,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增加乡村居民收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应用,加强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实施县乡村三级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加大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引进、应用,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科协、学会和科普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

6、推进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载体建设与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充分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环节关键技术攻关,探索低成本数字化农业生产解决方案。

7、增强生物与医药产业化技术。开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应用研究,在生物医药、(佤)生物药材开发、生物种源优化等方面以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实现新突破。大力培育GAP认证优质药源基地,以娘母良地理标志认证为标榜,强化与国内中医药加工龙头企业合作,实行源头品质控制,培育名优药源品牌,以“企业+科技+农户”的形式建立滇重楼、草果等重点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合作社推进主要中药材种植基地的GAP认证。引进知名龙头企业的中药材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扶持本地潜力中小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GMP认证的金铁锁、鱼腥草、龙胆草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和GSP认证的中药材标准化营销企业;开展重要中药民族(佤)药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评价技术研究;发展重要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生产技术;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和加工质量控制、气候生态环境要素与中药材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攻关;中药材生产调控技术与专用肥、高效低风险农药研制;发展大品种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和繁殖技术。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领导机制,为科技进步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建立健全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的各级科技创新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对科技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在科技工作中的关系,调动政府各部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发挥其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科技创新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责任制考核体系,增强抓科技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3、加快创新型城建设。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着力落实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我县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

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保障科技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并完善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是保障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以合理的比例稳定增长。到2025年,县级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0.5%以上。二是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每年安排适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攻关与推广、农业科技基地建设和农业三项更新工程实施等工作。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企业单位每年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的资金作为技术开发基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和技术改造等项目。

5、坚持开放协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紧紧抓住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科技入沧长效机制,促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团队)入沧落地。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合作,结合实际引进成熟科技成果开展产业化示范。进一步夯实与缅甸为主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容,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影响。鼓励企业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参股并购、专利交叉许可等方式开展创新合作,加大我县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力度。

)构筑“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6、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者”与“推动者”的功能,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和技术交流,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7、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县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创新链,鼓励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转化应用。

8、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进一步引导我县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源,聚焦重点目标,确立科技重大专项领域。

9、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县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围绕健康食品、新型建筑材料等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新兴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抓好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改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0、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在延伸农产品深加工链条上推动科技进步。组建果蔬加工产业技术产业联盟。

11、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争取引进不少于1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来我县创办企业。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1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关政策和计划,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一是继续做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推荐工作。二是抓好县级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乡(镇)村科技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三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科技人员贡献与报酬挂钩的分配机制,对在推动科技进步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妇女、科技示范户等的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思想、科学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附件:沧源佤族自治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项目表

沧源佤族自治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2021年4月30日

沧源佤族自治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科技专项领域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内容简介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实施年限

项目投资(万元)

备注

总投资

自筹

申请项目资金

1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生态猪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示范

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科技+中高端市场”的经营模式,以合作社基地为平台,结合合作社报价回收,统一销售或进行屠宰加工,完成生猪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示范。

沧源县芒回忠诚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2022-2023

300

100

200


2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沧源佤乡特色土猪养殖标准化集成示范

1、建设改造面1500余平方米猪圈,引进2头杜洛克公猪和100头“长白·大约克”二元杂交母猪,建立能繁猪群,能繁母猪存栏100头。通过种猪健康养殖实用技术应用,年出栏肥猪1200头、仔猪600头。

2、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经营模式,科学饲养本地土猪,建设综合养殖示范基地。

沧源县恒发牧业有限公司

2023-2024

200

100

100


3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树番茄规模种植技术推广示范

1.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引进种植适宜水果,并不断更新、改良、引进品种,通过联社方式推行科学管理模式,有效推广种植技术,为大规模种植奠定基础。

2.开展树番茄种苗繁育技术,引进适宜本地栽种品种,建立食用树番茄种植基地400亩。通过订单农业做好品牌推广,拓展销售渠道。

3.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套种畜草、药材等较低的矮杆作物,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增加林果用地肥效。

沧源永泠庆丰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2023-2024

200

100

100


4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佤寨牧歌》酱卤肉制品

采用传统工艺,用沧源本地产无公害牛肉加入八角、草果、白蔻、黑芝麻等香料腌制、卤煮出口味不同的酱卤肉制品。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口齿留香。通过项目实施,年产值可达13330万元,年生产经营总成本11097万元,年缴营业税金及附加742万元,增值税938万元,企业所得税393万元,年实现利润总额为553万元,所得税后利润370万元,提取公积金后年实现可分配利润332万。并可为40人提供就业。

沧源创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1-2023

300

100

200


5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七彩山鸡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应用示范

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循环种养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七彩山鸡养殖与重楼种植的生态循环特性,提高乡村农业经济效益。项目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年产50吨黑水虻养殖工厂1个、七彩山鸡养殖基地1个,养殖规模2万羽;建设重楼林下种植基地100亩;辐射带动周边20农户养殖七彩山鸡。

沧源县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24-2025

150

50

100


6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云南省黄牛、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1.优质良种杂交母牛的扩繁,在沧源县芒卡镇白岩村马落组已建设的肉牛养殖园区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已有的优质地黄牛(母牛)购买300头发育良好本地黄牛作为受体母牛,引进安格期,云岭牛等优良肉牛的冻精进行杂交改良,用良种杂交牛逐步换受体母牛,最终形高端基础母牛群,并对杂交后生产的公牛进行标准化养殖。

2.饮料生产加工:进行人工草场规模化建设和玉米,甘蔗收购,扩大肉牛饮料的原料供给,进行紫花苜蓿、皇竹草、狗尾草、鸭茅草、酒糟生产加工完成,完成肉牛畜肥饮料技术示范。

3.肉牛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示范:“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经营模式”,结合肉牛的育肥技术,卫生防疫技术等,对养殖户育肥后的肉牛,企业报价回收,统一销售或进行屠宰加工,完成肉牛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示范。

沧源县滇源牛壮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23-2025

400

200

200


7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沧源黄牛规范化养殖技术示范

1.牛场改造维护1230平方米,年出栏肉牛3000余头。

2、重点进行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并推广和实施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广并使用科学先进的防疫规范,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3、辐射带动勐董镇。芒回村六个村1600户养殖户和种植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00余户。并在疫情防控期间给予52户优秀养殖户直接现金补贴和86户困难养殖户购牛补贴。

4、指派2名技术专员全程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培训6期306人次。

临沧景华牧业有限公司

2021-2023

400

200

200


8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沧源县辣椒规模种植技术推广示范

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沧源县班洪乡落后的种植技术,带动本乡镇农户2500户,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00户以上。种植10000亩,打造亿元产业,帮助农户增收1亿元以上,平均每户增收2万元左右。实现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具有沧源班洪特色的高原、生态、种植、深加工经济产业链。将各种产品做好品牌推广,销售到全国各地并出口国外。

沧源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3

200

100

100


9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沃柑专用有机肥改良技术集成应用

1.改良目前传统柑橘有机肥,根据沃柑生长及土壤情况更新有机肥配方。

1. 将改良更新的有机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沧源博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2023

400

200

200


10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示范

1.基地以订单保障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基地引领、农户参与”的养殖发展模式,覆盖全村养殖农户(包括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群众脱贫致富打造新的养殖模式,改变当地传统单一、成本高见效慢收益低的养殖方式,

2.着力于生猪品种改良,引进二元母猪及长白、约克和杜洛克纯种猪,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生产出优质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经改良后,生猪育肥生长周期短、出肉及饲料转化率高、利润提升空间大,从而实现区域生猪产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现金收入提高。

沧源县华源养殖基地

2023-2024

200

100

100


11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核桃林下魔芋规模化种植技术推广示范

1、助推脱贫攻坚之成效,按振兴乡村要求,建立完善的优质魔芋种植扩繁基地,确保优质魔芋的供应。

魔芋是一种投入大,发展启动缓慢的经济作物,主要体现在芋种上,种芋从5-20g/个的微型芋、小芋、芋鞭发展成300-600g/个的种芋,需要2-3年。而直接用300-600g/个的芋种,每亩种芋成本投入就需要8000.00元左右,(按现在6.00元/kg的价格计算)种植成本高,风险加大,一般的农户承担不了。而农民自繁种芋每亩的种芋投入不到1000.00元,而且大部分投入农户只需要投工投劳就能解决。因此,魔芋产业要迅速发展,首先要在全村乃至全乡核桃林下适宜种植区域加强优质魔芋扩繁基地建设,加大脱毒原种的引进和扩繁力度,力争在短时间内提供优质品种,从源头上确保优质魔芋种芋的供给,避免魔芋种异地调运,防止芋种在运输途中受到机械损伤、魔芋种植大面积发病的概率,降低成本和生产风险,才能有效增加种植收入。

2、建立示范种植基地,加强魔芋种植区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栽培技术和科技水平。

充分利用核桃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提高林地产出率。示范村林地空间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统一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开展魔芋林下间种,建立示范栽培基地。由于区域地处山区喀斯特地貌,点多面广,经费投入有限,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工作要集中开展。因此,加强魔芋种植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栽培技术和科技水平,确保优质魔芋片、魔芋粉的供给,对魔芋种植的农户和怕拍魔芋加工厂进行必要的补助,是当前魔芋种植要得到发展而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

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林业草服务中心

2024-2025

160


160


12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林下魔芋种植技术集成示范

提高种植和加工效益的魔芋发展具体指导思想,重点打造公司+农户+基地的建设模式,提升生产水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魔芋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提高产业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从根本上改变怕拍农村落后面貌。实施100亩魔芋高产栽培示范;开展社员培训示范4期,培训社员200人次。扶持建档立卡5户,扶持种植魔芋25亩。辐射带动全村种植魔芋20户40亩。

沧源县糯良乡怕拍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3-2024

200

100

100


13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佤药林下野生高效培育与利用项目

保护和发展佤药,建立标准化高效培育生产技术,实现佤药濒危野生中药材种植和替代,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培育佤药品种:滇重楼20亩、滇黄精50亩、草乌5亩、黄芩10亩、丹参5亩、其他品种30亩的示范基地,辐射周边村庄推广林下中药材、经济作物1000亩。

沧源安东山中草药种植开发有限公司

2021-2023

400

200

200


14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沧源县天冬育种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1、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对天冬和多刺天冬两个母本的大部分优势兼收并蓄,既有天冬内容物的高含量,又有多刺天冬的高产量;

2、繁育出的天冬新品种以气候和水土环境适应性强,特别有利于在临沧市和云南省干旱且林地面积较大的山区发展种植;

3、抗病害和抗虫害能力较强,田间管理简易方便、成本低,有助于有机药材的发展;

4、繁育出的天冬新品种和传统种植的天冬品种相比,种植成本大幅降氏,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每亩种植成本可以控制在3000元以内,亩产量和经济效益较目前广西、贵州等地发展种植的天冬提高100%以上。

沧源县正帮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2021-2023

200

100

100


15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美登木人工种植技术示范

1.建设10亩美登木育苗基地,人工种植100亩美登木。

2.从品种、生产示范、质量安全和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入手,形成研发、技术推广、生产管理一体的产业体系,开发新品种。

3.辐射带动10户农户种植美登木,种植面积10亩。对标准化生产及采后处理技术进行探讨,探索多元化农村服务体系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沧源昊煊种植基地

2024-2025

100

50

50


16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茶旅融合现代化有机茶园科技创新园

1、根据新版有机认证基地管理规范,结合沧源县实际,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对公司原有茶园进行提升改造,订制规范化茶园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形成原料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计划完成国内茶园有机认证剩余5510亩面积。

2、引进茶叶有机肥根施技术,增强植物吸收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的能力、增加职务耐冻及耐旱能力、改善茶叶的质量浓郁度,提高作物整体健康水平。茶叶原料产量从现有30kg/亩增加到50kg/亩,提质增效,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建设茶旅融合产业链闭环生态圈,打造沧源健康茶旅休闲示范区,探索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芒摆村农民田间学校“茶农之家”平台,以“和谐自然与社会”为主题,组织茶农进行现代劳动生产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

2023-2025

300

100

200


17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低絮凝物白砂糖产品研发

1、混合汁碳饱充法:混合汁碳饱充法是利用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制糖生产过程的混合汁进行充分混合反应,产生的次酸类化合物与混合汁中的氧化钙混合汁形成颗粒比较大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吸收糖汁中的色素、蔗糖脂、胶质类物质,从而提高清汁的质量,为高纯度的糖浆提供条件,从源头控制絮凝物产生。

2、糖浆磷酸上浮法生产工艺:传统工艺为保证产品质量糖浆要经过二次硫熏来提纯,如果要生产无絮凝物糖,用二次硫熏容易造成二氧化硫升高,二氧化硫又是絮凝物的主要来源,因此糖浆采用酸上浮法生产新工艺可以降低絮凝物产生。

3、优化生产控制过程实现产品升级:对影响产品絮凝物产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优化,采用模拟生产过程的正交试验找出最佳生产控制指标,控制指标制订后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关键控制点的参数从传统的人工控制改为自动控制。

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

2021-2023

200

100

100


18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山地甘蔗种植“双高”技术的研究

1. 研究形成以甘蔗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技术、甘蔗配方缓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甘蔗病虫害飞机防控技术和甘蔗低铲蔸延长宿根年限技术。

2. 试验筛选出适宜推广应用的甘蔗降解除草地膜产品3-5个、甘蔗专用配方缓释肥产品5个、甘蔗轻简高效低毒农药2-4种。

3. 集成研究甘蔗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技术、甘蔗专用配方缓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甘蔗病虫害轻简防控技术和甘蔗低铲蔸延长宿根年限技术,形成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进行示范应用3万亩,提高甘蔗单产1.5吨/亩、糖分0.3%。

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

2024-2025

200

100

100


19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烧伤、烫伤灵生物药材药源扩繁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建设烧伤、烫伤生物药材药种植基地100亩;

2.建设烧伤、烫伤药生产加工线(厂房)2000平方米;

3.建设毒性烧伤、烫伤药生产线和一条中药提取生产线(厂房)2000平方米。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了中 药材GAP生产基地100亩。

沧源县胜阳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2023-2025

350

150

200


20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沧源自治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1.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20期1000人次;

2.园区种植覆荫树。在现有的覆荫树基础上,合理套种水冬瓜树、神衰果、樱桃树等长绿树种,每亩套种10—12株;

3.实施土壤改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实施土壤改良10000亩,每亩施用茶叶专用肥2包;

4.实施绿色防控购买黄色蓝色诱虫板200000片(每亩插20片/年);

5.推进机械化、生态化生产

(1)重点示范推广茶园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2)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机械技术,推广茶园机械化中耕除草,努力提高茶叶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6.推广茶园中套种绿肥技术。在茶园里面套种苦荞、豆类作物和绿肥植物,通过套种提高复种指导,提高土壤肥力,减小水土流失,增加茶农收入。

沧源自治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2022-2023

200


200


21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滇西南蜜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优良中华蜜蜂品种选育。针对滇西南地区的气候特征,以沧源为例,从周边县市引进品种,观测其分蜂性、产蜜量、抗病能力、恋巢性、产雄蜂卵等相关生殖和生产性状指标,筛选出适应本地气候的中蜂品种1-2个;同时,针对特色米团花蜜源培育出具有采集米团花蜜源偏好的中蜂品种。

(二)中华蜜蜂高效繁育技术研究

根据滇西南地区的植物开花规律和气候特点,通过中华蜜蜂基础养殖技术优化、高效繁育技术熟化、饲料配方优化、饲养机具与设备改进、示范基地建设等技术的集成与提升,实现中华蜜蜂高效繁育与生产模式。

(三)蜜蜂养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通过中华蜜蜂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研究,获得滇西南地区优良中蜂品种及配套繁育技术。项目将建立10个以上规模达到200群的中蜂品种及繁育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培训200人以上熟练掌握中蜂高效繁育技术示范人员,促进蜜蜂产业振兴,从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第一村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2-2024

120

20

100


22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重要佤药资源‘娘母良’筛选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娘母良种苗的培育和筛选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制定娘母良农产品地理标志、饮片标准。进行娘母良药效和药理分析及毒性试验,取得临床前的相关实验数据,开发一到二个院内制剂备案。新建中药饮片加工厂。

沧源奕岚佤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2023-2025

2000

1000

1000


23

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示范工程

尾矿库尾矿脱水干堆应用技术

1、设备厂房建设、尾矿脱水干堆仓库。2、脱水筛15*30,数量4台,压滤机2台。3、工种输送管道及线路。

沧源县云矿金腊资源有限公司

2023-2025

400

200

200


24

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示范工程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高强度加气砖技术集成开发

1、围绕将回收后的建筑垃圾,通过进行分类、破碎、筛分分级等处理过程后,进行循环利用生产高强度加气砖新建材产品,这样回收利用使用资源,大大减少了新资源的使用成本。

2、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将统一定点回收建筑垃圾,经过分级处理后集中循环利用生产这种高强度加气砖新型建材,并且这种新型建材具有特殊良好的隔音、耐磨、耐腐蚀、防火功能,再将此新建材推广于各建材销售市场,广泛使用到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沧源县高荣砼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2-2024

400

200

200


25

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示范工程

窑系统节能降耗技术集成提升与开发

1.C1旋风筒技改方案:重点解决“预热器C1分离效率低”的问题,参考昭通公司同类技改经验以及按照投资最优、技术方案可复制推广的原则拟采用山东棱角公司的《C1级筒技改方案》,完成C1内筒加长,应用可调式广角撒料箱、导流装置、料气分离装置等相应配套技改。

2..C1旋风筒扩容方案:C1旋风筒耐火材料自2014年投产后未进行更换,目前已使用近7年时间,耐火材料损耗严重,局部出现高温至180℃。拟计划对C1旋风筒耐火材料整体更换,并应用纳米绝热材料进行扩容(用厚度25mm的纳米绝热材料替代115mm的硅酸钙板可扩容32m³),辅之优化系统性能。

3.篦冷机改善性恢复技改方案:建议按南京西普公司的《篦冷机技改方案》更换固定段篦床、翼型篦板、垂直密封及改造冷却风管等分项, 以解决“篦冷机供配风不良、料层不稳定”的问题进行改善性恢复。

4.其他配套技改:①将现有六台高能耗空压机进行改造为新型节能空气压缩机;②将窑头、窑尾两台喂煤罗茨风机进行改造为低能耗、低噪音的磁悬浮风机;③更换新型窑门解决窑门漏风和安全隐患。

云南金江沧源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2022-2024

400

200

200


26

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示范工程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应用技术

利用水泥烧成系统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以生活垃圾预处理车间、臭气处理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焚烧系统、辅助生产设施、厂区道路等。通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充分利用水泥窑的温度高、容量大等特点,使生活垃圾的处理达到低成本、高效运行,并可达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为解决长期困扰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寻求一种有效利用的途径,为沧源、耿马、双江生活垃圾的减量处理和有效利用提供示范作用。

云南金江沧源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2023-2025

400

200

200


27

安边兴边科技综合示范

沧源自治县嘎多沿边小康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

通过实施“嘎多沿边小康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将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改善边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建蓝莓种植基地100亩,依照地形条件,按照20-30亩的规模划分种植小区;修建蓝莓采摘路15公里,在干道两侧设置排水沟,各种植小区每隔50-70米开设一条1米宽的采摘步道,与种植行垂直或交叉,安装配套水肥一体化管网、滴灌、防虫、蓄水池等现代农业设施;新建隔离沟,沿小班周围在与林地、交界处设置隔沟,防止在汛期时冲毁农田;新建蓝莓加工厂房1座500平方米,购置蓝莓加工生产线,分设仓储、包装、分拣中心,并修建玻璃观摩栈道,供游客采摘时了解并参与蓝莓从种植、采摘、加工等生产过程,实现蓝莓基地开放式经营。与企业继续深入合作,针对现有蓝莓品种,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结合岛里自然村丰富的水林资源优势,改良蓝莓种植品种,采取基因组培和环境净化等科学技术种植方式,培育出具有岛里特色的新一代蓝莓品种,打造打响本地特色品牌。

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2022-2024

200


200


28

安边兴边科技综合示范

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公坎沿边小康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

1.对公坎村现有350亩茂谷柑经济林果基地进行提质增效,含智能监测设备一体化建设、自动化灌溉水利设施设备、控制中心平台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设。

2.对公坎村芒外边境线进行智慧化管控,含监控设施设备配套、报警设备安装等。

3.对公坎村实行智慧人居环境,含5G网络建设、智慧民生网格管理、智能交通建设等,改变当地群众以往的生活方式。

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2022-20245

200


200


29

安边兴边科技综合示范

沧源佤族自治县龙佬沿边小康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

1.实施芒卡镇沃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龙佬沿边小康村民俗体验园的建设,开发踏青赏花、农耕采摘、民风民俗、休闲养生、民宿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2.实施优质沃柑规范化种植集成技术示范。开展优质沃柑良种引进、水肥一体化、田间管理技术、土壤生态保育技术、树体结构调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优质沃柑规模化种植集成技术示范。 3.开展沃柑产品的多元化制作,以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物质能量循环为发展目标,打造集种养一体化的休闲、旅游、生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模式,推进基地向智慧农业发展。

沧源县芒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023-2025

200


200


30

安边兴边科技综合示范

沧源自治县班老乡下班老村沿边小康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

一、实施班老乡下班老村红色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其中,归回纪念展厅进行数字陈展,主要分为:1、互动体验类:幻影成像、地面互动、全息互动;2、数字沙盘类:数字沙盘、正投/背投沙盘、多媒体沙盘以及最新的全息数字沙等;3、特种影院类:特种影院类常见的展示形式有:3D影院、4D影院、5D影院、穹幕影院和球幕影院等。4、虚拟仿真类:虚拟仿真类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展示形式有:AR/VR体验、数字城市漫游模拟体验等

二、全息立体投影在展厅设计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裸眼3D沉浸情境,以假乱真。2、再现立体影像,保护珍贵文化遗产3、代替传统实物实时互动,实时互动

沧源自治县班老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022-2024

200


200


共计30项





总投资: 万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