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解读43问 |
来源:沧源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作者:吴智灵 时间:2024-09-13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文件依据? 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2〕25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财教〔2021〕174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教财〔2022〕2号)。 2.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的? 答:不断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 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管理体制? 答:(1)县人民政府是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2)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实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3)学校负责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具体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 4.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主要涉及哪些部门? 答:县人民政府、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委宣传部、学校等八部门。 5.县人民政府的职责? 答:(1)县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具体实施学校,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建设、改造学校食堂(伙房),制定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负直接责任。指导县级相关部门开展营养改善计划采购工作,规范开展信息公开工作;责成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日常食品安全检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和学校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等。将实施学校调整情况逐级上报,并由省级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管理部门审核报送至全国农村学生营养办备案。 6.县教育体育局的职责? 答:牵头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加强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持续改善学校供餐条件。配合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督促相关行为主体落实责任;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和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落实部门职责,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和食品安全教育;统筹指导学校建立健全以全过程实时视频监控为基础的日常监管系统,逐步完善电子验货、公开公示、自动报账等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学校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全过程。 7.县财政局的职责? 答:县财政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关投入政策,会同教育体育部门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县发展改革局的职责? 答:要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学校改善供餐条件。加强应急周报商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推进降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工作。会同教育体育部门指导实施营养膳食费用分担机制的学校,合理确定伙食费收费标准,并纳入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 9.县农业农村局的职责? 答:负责对学校定点采购生产基地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农村学校供应附带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鼓励实现可追溯。 10.县市场监管局的职责? 答: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以及供餐单位主体资格的登记管理。依职责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涉及学校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向教育体育部门通报学校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抽查考核,指导学校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11.县卫生健康局的职责? 答:应当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和营养健康监测,对学校提供营养指导,倡导健康饮食理念,开展适应学校需求的营养健康专业人员培训;指导学校开展食源性疾病预防和营养健康的知识教育,依法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组织医疗机构救治因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12.县委宣传部的职责? 答:要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全面客观反映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13.学校的职责? 答:负责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具体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按照县级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校级具体操作方案,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安全、食材采购、资金管理等制度和工作要求。加强食堂管理,不断提高供餐质量。 14.供餐管理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供餐范围、供餐对象、供餐模式、供餐形式、供餐食品、供餐食品、食堂供餐的基本要求、食堂就餐条件、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贮存管理、食品加工管理、食堂从业人员管理。 15.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范围? 答:主要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县人民政府驻地的县直学校:国门小学)。 16.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对象? 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 17.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是什么? 答:全县统一实行学校食堂供餐模式,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非营利经营,不得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 18.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形式有哪些? 答:由中央财政安排的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原则上应全额用于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午餐(热食)等营养膳食,补助学生午餐用餐。 19.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食品? 答: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标准要求,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供餐食品应提供营养价值较高的畜禽肉蛋奶类食品、新鲜蔬菜水果和谷薯类食品等,不得提供保健食品、含乳饮料和火腿肠等深加工食品。避免提供高盐、高油及高糖的食品,确保食品新鲜卫生、品种多样、营养均衡。 20.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食谱? 答:学校积极争取配备学生营养健康管理人员,接受定期培训考核。学校应当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学生餐营养指南》(WS/T554-2017)等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带量食谱。学校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等方式公开食品进货来源等信息。 21.学校食堂供餐的基本要求? 答:学校食堂必须在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为学生供餐,应在食堂显著位置悬挂或摆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学校食堂应全面推行明厨亮灶,食堂建设与设施设备配备应当符合《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4-2021)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 22.学校食堂供餐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与所经营、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供餐人数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烹饪、贮存等场所,实行明厨亮灶,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所经营、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供餐人数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清洁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设备; (3)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或者半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4)具有经食品安全培训、符合相关条件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23.如何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 答:优先支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建设及饮水、电力设施改造。不断改善厨具餐具、餐桌餐椅以及清洗消毒、视频监控设备等基本条件。实行集中就餐的学校,应确保餐桌和餐位数量满足学生就座用餐的实际需要。 24.学校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的要求? (1)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少于8平方米; (2)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3)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4)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尘、防鼠、防虫措施,污水排放和存放废弃物的设施设备符合卫生要求; (5)食品加工区天花板保持干净整洁,无霉斑、无尘土;配备食品经营许可证所要求的其他设施设备。 25.如何落实食品安全管理? 答:各学校应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具体包括: 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实施全过程监管;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 26.如何加强食品贮存管理? 答:合理设置食品贮存场所;建立健全出入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库存盘点制度。 27.如何加强食品加工管理? 答:食品加工过程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4-202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规定。 28.如何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 答:各学校应按照与就餐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其中寄宿制学校不低于1:50的比例足额配齐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定期培训从业人员;实行每日晨检制度;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9.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如何安排? 答:(1)营养膳食补助按照国家规定的基础标准根据受益学生人数和实际在校天数核定,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2)各学校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物价水平,在落实国家基础标准上,进一步完善政府、家庭、社会力量共同承担膳食费用机制,科学确定伙食费收费标准。(3)学校自主经营食堂(伙房)发生的水电煤气等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 30.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如何使用? 答:中央财政安排的营养膳食补助资金要设立专门台账,明细核算。原则上补助资金应全额用于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午餐(热食)等营养膳食,补助学生午餐用餐,不足部分从收取的学生伙食费中开支。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 31.如何监管资金? 答:(1)公开食堂收支情况,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2)县级各有关部门指导各实施学校及时、准确填报受益学生、补助标准、就餐天数、供餐情况等信息,加强受益学生实名制管理,严防套取、冒领膳食补助资金。(3)收支要按月进行结算,每学期结余款项原则上要控制在食堂总收入5%以内的合理水平,且要滚动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挪作他用。 32.如何执行采购管理? 答:营养改善计划采购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部有关规定。应根据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具体项目内容;对于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应合理确定采购方式,并制定完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要求。 33.如何开展营养健康监测与教育? 答:县卫生健康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的营养健康监测,对纳入监测的学校根据监测结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干预工作。应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对纳入监测的学校开展干预和营养指导。 34.如何开展应急事件处置? 答:(1)各学校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有关规定。县政府办公室应建立应急事件处置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逐级逐校制订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事件处置演练。 (2)应急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向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报告,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 (3)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县教育体育局应当立即向县人民政府以及市教育体育局报告,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4)县市场监管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体育局等部门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5)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向县卫生健康局和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5.如何实施绩效管理? 答:各实施学校要结合营养改善计划实际特点,合理设定绩效目标,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绩效结果运用,提高营养膳食补助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绩效评价内容应以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学生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相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为重点。 36.如何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制度? 答:各实施学校应落实有关要求,将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实施情况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范围。学校应定期将受益学生名单、人数(次),食堂财务收支情况、食品及原辅材料采购情况、带量带价食谱等予以公示,公示信息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各校应结合实际,借助信息化手段,多渠道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37.如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日常监管? 答:(1)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作为责任督学日常督导的重要内容; (2)县财政局要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3)县市场监管局应定期对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等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会同县教育体育局督促指导学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4)县卫生健康局要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源性疾病报告和学生营养膳食指导、宣传教育、监测评估作为重点。 38.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哪些? 答:专项监督检查的重点是食品安全、供餐质量、资金安全、职责履行和餐饮浪费。 39.如何对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依法开展监管和检查? 答:(1)进入学生餐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调取有关监控视频;(2)对学生餐进行抽样检验;(3)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4)查封、扣押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和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5)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场所。 40.如何加强供餐监管? 答:建立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信用档案。 41.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停止供餐的情形有哪些? 答:(1)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市场监管部门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在合同期内被行政处罚的; (3)未持续保持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经整改仍不符合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的; (4)存在采购加工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使用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降低食品安全保障条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的; (5)出现降低供餐质量和餐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等情况;或在供餐质量评议中学生满意度较低;经约谈警告后,仍不改正的; (6)擅自转包、分包供餐业务或存在擅自变更配餐生产地址、擅自更换履约人等违约行为; (7)出现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行为。 42.追究食品安全责任的情景? 答:对违反法律法规、玩忽职守、疏于管理,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应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依规追究其刑事责任。 43.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的情景? 答:(1)通过虚报、冒领、套取等手段,挤占、挪用、贪污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和学生伙食费的; (2)设立“小金库”,在食堂经费中列支学校公共开支或教职工奖金福利、津补贴、招待费及其他非食堂经营服务支出等费用的; (3)在食堂管理中为他人谋利、搞利益输送或以权谋私的; (4)采购伪劣食材、损害学生身体健康的; (5)食堂违规承包,大宗食品、食材采购程序不合规合法的; (6)存在严重浪费现象,造成不良影响的。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