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
来源:县教育体育局安全股 作者:赵文光 时间:2025-03-13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通知〔2025〕21号 全县各校(园):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坚决扛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校园安全治理能力,切实保障全县校园和谐稳定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扛牢压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筑牢安全思想防线 各校(园)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亲自检查,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要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推动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用网格化管理把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逐级分解到每个科室、每个教职工,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围,确保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安全和谐稳定。 二、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校园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要制度化、常态化,动态清零。人人要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坚持每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教职工宿舍、教学用房、食堂、围墙、学生宿舍、厕所、危险化学品保管室、水电气线路、电源开关插座、室内外各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校园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列出清单,限时、销号整改。对一时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制订整改计划和措施,落实专人负责跟踪管理,限期整改到位。 三、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一)持续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师生、家长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严禁酒驾、醉驾。教育师生、家长出行时规范乘车,禁止乘坐无牌、无证车辆和拖拉机、农用车、微耕机及“三超”车辆和无客运资质车辆,严禁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骑乘电动车、骑乘共享电单车载人等违法行为,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持续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持续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六不一会”教育,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及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会在下水游泳时使用救生衣、救生圈等自我防护措施,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119)方法。 (三)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各校(园)要常态化对食堂、校园超市进行系统的检查,做好食堂餐饮具、生活用水水池的清洗消毒工作,及时清除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和调料。做好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卫生工作,对校园及周边进行药物喷洒消毒,常态化做好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厕所、操场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消毒工作,认真落实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到多病同防。要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规范操作等业务培训。要严格落实“四个严禁”(严禁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加工四季豆、发芽土豆、野生蘑菇、野果野菜等食品;严禁采购、使用硝酸盐、亚硝酸盐等;严禁采购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严禁生产经营的食品)“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一个留样”(每样留样食品不少于150g,必须在冷藏条件下保证48小时以上)工作要求,杜绝重大疾病传染源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持续推行“六T”实务管理和“互联网+明厨亮灶”。要经常性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方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教育引导学生不食野生菌、草乌(附子)、发芽土豆、四季豆等食物及蓖麻子、泡桐果等野果。要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会、《告知书》、家访、微信群、短信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醒家长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做到家校共育,合力维护学生生命安全。 (四)持续做好防欺凌防性侵教育。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和睦相处,坚决不做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之事。教育女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去无人的地方(角落)独处,预防身体受到侵犯。严防欺凌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小学高段年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要开展生理卫生健康课。杜绝学生在校“早孕生子”事件发生。 (五)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要特别关注单亲、离异、留守等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要排查摸清疑似辍学学生底数,排查摸清心理健康有问题和具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的底数报教育体育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多关心、帮助、支持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要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和心理辅导。任课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举动,及时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六)坚持宣传教育为主、事前预防为主的安全教育原则。各校园要通过国旗下讲话、校会、主题班会、家长会、告知书、承诺书等形式全覆盖开展安全教育。做细做实日常安全宣传教育,避免和减少亡羊补牢、追责问责等事件发生。要全面推行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的“1530”安全教育机制,使安全教育“入心入脑”。 四、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避险能力 各校园要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防震、消防、反恐防暴等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逃生能力。应急演练务必做到“一月一演练”。 五、严格落实考勤管理制度 各任课教师上课前要与班主任了解班级的学生到位情况,掌握缺课学生情况。每一节课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发现学生缺课要及时与学生同学了解缺课情况,并及时上报班主任。班主任要及时向值周教师和带班领导报告学生缺课情况,并及时联系家长告知家长学生缺勤情况。 六、强化课间和课后管理 一是班主任要坚持每天开展安全提醒,引导学生树立平安防范意识。二是培养班干部,建立学生课间和课后平安检查小组。将学生课间和课后活动场所划分成若干区域,指定值日干部上岗值勤,能够有效监视制止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进而形成平安管理的有效网络。三是加强学生的课间和课后行为监督、引导和管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学校要建立课间巡查制度,每个楼层每节课下课15分钟安排老师作为课间和课后管理员负责在学生活动的场所进行巡视,确保学生课间和课后平安。 七、做好学生离返校交接手续 学生请假或周末离校、放假离校要完善相关手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要与班主任做好交接手续并登记签名,同时强化学生离校期间家长的监管责任,切实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做到家校齐抓共管。 八、加强值班值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各校(园)要高度重视值班护校工作,切实落实值班工作职责。校门是出入学校的重要通道,是安全防范的第一关口,门卫工作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各校(园)门卫务必24小时有人值班值守,对校外车辆和人员进入校(园)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在节假日、周末学生返校时必须细致清查学生随身携带的物品,清缴管制刀具、垃圾食品等违禁品。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