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紧抓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契机,按照“六个现代化”要求,切实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幸福村,打造成为中缅边境线上的“幸福样板”。如今,佤山班老沿边村正悄然蝶变,各族干部群众正朝着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力迈进。
近年来,班老乡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为依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按照“12345”红色精品小镇建设工作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乡村品质,争创班老“回归之乡”AAA级旅游景区;重点实施了电网、排污管网入地,美化、亮化氛围营造,泼水广场,老支书之家等配套建设,完成投资810万元,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也让“小镇建设”实现了居民“幸福愿望”。
通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让河谷热区资源有效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做活资源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群众增收底气,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让生活更有奔头、增收更有盼头、产业更有看头。
干天缺水、雨天路断、刮风停电,发展产业“看天”吃饭,人居环境“脏乱差……”这些日子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水泥路入组连户,5G网线飞架林海之中,产业路蜿蜒入地,村村草木扶疏,活动广场设施齐全,家家用上放心水,幸福之花处处开。
把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先手棋和关键招。针对6个行政村都是沿边村这一“最大实际”,深入落实“1336”工程,认真逐项对标“1+3”指标体系,用好“三图”工作模式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33个“达标型村庄”、1个“提档型村庄”已全部达标,6个“示范型村庄”基本达标;40个自然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实现提档升级,整体发展短板有效补齐。
这一年以来,佤山班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显著,基础全面打牢,产业更加兴旺,环境美丽宜居,生活愈发红火,边疆繁荣稳定,党建引领有力;边寨群众满意度、参与度实现“双提升”,“五个认同”持续深化,“三个意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