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勐角民族乡紧扣“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始终以破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探索形成“支部领办、村企联建、转型升级、招商引资”4种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拓宽群众增收空间和增收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支部领办”模式,提升集体经济资源效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合作社全链条、全过程,由村党支部“唱主角”,成立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村集体的土地资源、闲置资产、扶持资金等要素集中盘活,有效导入合作社,让资产资源“活起来”,闲置资产“用起来”,使村集体经济的资源资产资金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组织优势有机结合,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由合作社集中统一流转坝区优质土地3320亩,由政府统筹转租给想发展、有技术、效益好的烟农,实现群众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近300万元。同时,对辖区烤烟烤房、冷库、粮食加工厂、茶叶初制所等资产进行招商招租,深度挖掘增收潜能,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0余万元。
创新“村企联建”模式,拉动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坚持“党建引领、村企融合、要素整合、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专业茶叶企业,在企业成立村企联建联合党支部,建立“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机制,通过下沉“微网格”、开办“微课堂”、上门“微服务”、拓展“微治理”、打造“微景观”、推行“微积分”的“六微”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建基础牢的优势,依托企业规范的加工工艺和稳定的市场销售,实现茶叶原料端、加工端、销售端无缝串联,131户茶农全部加入合作社,全覆盖实现利益“双绑”,茶叶年产值30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
探索“转型升级”模式,促进集体经济业态扩源。以世界佤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项目为抓手,集中推进产业集中区、资源优势区、基础脆弱区集体经济发展要素配套,从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角度出发,构建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精深加工为载体、旅游服务为重点的“三产融合”布局,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融合、业态融合、产业融合。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入股参与景区运营,通过“产业联动、劳务输送、资源共享”等模式,可实现项目核心区莲花塘村集体经济翻翻,达到300万元以上,项目辐射其他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大幅提升。
抓实“招商引资”模式,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坚持全乡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带作用,大抓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按照“群众有收入、企业有利润、集体有效益”的思路,深化村企农合作,在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上建立合作共赢产业链。以“党建+N”模式为统领,通过“订单生产”“公益认购”“资产租赁”“市场开拓”等合作方式,先后引进5家企业入驻共谋发展,直接带动群众产业增收4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加50余万元,促进产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速提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