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连日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组织村组干部、挂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对本乡脱贫户、监测户进行全覆盖走访。
“你家茶地有几亩?这个季度采摘了多少鲜茶叶?割胶收入多少?家里养了几头猪?卖了多少钱?有没有人在外面务工?几月份出去的?一个月收入有多少?”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脱贫户、监测户面对面、心交心,全面了解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政策保障和帮扶措施,针对具体农户进行具体分析研判,合理更新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
强化精准帮扶,拒绝千篇一律。制定“惠民政策一张图”详细全面掌握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帮扶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户逐人分析原因,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帮扶措施不再局限于政策性保障,更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接下来,将对全乡574户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加强就业帮扶,实现家门口就业。采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五金”助农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户家门口产业、就业“双丰收”。积极打造集医疗服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回归之乡”便民服务中心和“胞波”小集市,迈出“班老通道”从“过路通道”变“经济通道”的第一步。同时,以“五化”力促“五变”,牢牢抓住临沧坚果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打造“小、精、全”产业链,大力推行农户、村集体、合作社“532”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推动资源型“小特产”向富民型“大产业”转变。
强化技能培训,助力增收致富。依托送培上门、送教下乡等“多元化”技能培训,用活室内教学和田间地头“两个微课堂”,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坚果管护技术培训27期,扶持种植大户64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87人。通过在传统产业上做“文章”,促进农民增收,2024年坚果产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户均实现增收0.3万元,进一步巩固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和全面打牢兴边富民发展基础。
用好用足政策,兜底基本生活。以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为导向,按政策要求适度扩大民生救助范围,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有效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常态化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开展“爱心助学接力跑”捐助24人,“走访零距离,关爱送到家”慰问高龄老人48人、重度残疾人137人,通过“周末不打烊,急事预约办”“民生政策送上门,服务群众零距离”等我为群众办实事“班老举措”,办理民生实事189件次;精准高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半年来,共发放各类民生资金363.84万元;有效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个,完成发放跨省一次性交通补贴395人;养老保险征缴率达88.33%,医疗保险征缴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