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和重大战略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经济回稳向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09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全市排名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9495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91363万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38万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为30.5:29.3:40.2。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稳面增产
2022年,我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32848万元,同比增长5.4%(可比价)。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17523万元;林业产值39107万元;畜牧业产值54804万元;渔业产值10761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0653万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4535亩,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83157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夏粮产量5549吨,增长0.9%;秋粮产量77608吨,增长4.1%。主要粮食品种中,谷物产量79160吨,增长4.3 %;豆类产量2631吨,下降6.2%;薯类产量1366吨(折粮),增长3.2%。
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猪肉产量11973吨,同比增长18.0%;牛肉产量1241吨,增长1.4%;羊肉产量104吨,增长6.1%;禽肉产量1213吨,增长6.7%;禽蛋产量416吨,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104028头,下降3.7%;全年生猪累计出栏136539头,同比增长20.7%;牛出栏11094头,增长3.8%;羊出栏5846头,同比增长1.4%;家禽出栏770352只,增长1.7%。
二、工业逐步回升,采矿业较快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其中,当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7.1%。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4%;制造业下降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9%。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下降11.0%。
从行业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38.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增长1.9%,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7.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7.8%,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下降2.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9%。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锌金属同比增长39.2%,铅金属增长17.5%,其他橡胶制品增长31.1%,水泥产量下降3.4%,精制茶下降14.0%,成品糖下降15.7%。
企业效益有所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3亿元,同比下降0.7%;实现利润总额0.56亿元,下降16.4%。
三、能源供应保持稳定,工业用电平稳增长
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4699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8%。其中,水电10382万千瓦时,增长3.7%;火电4317万千瓦时,下降12.8%。
全社会用电量2314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5%。其中,工业用电4433万千瓦时,增长4.3%,高于2021年4.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347万千瓦时,增长17.7%。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产业投资不断加大
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85.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7.9:4.4:87.7。
分领域看,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2.3%,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增长91.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1.6%。
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6.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29.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同比下降7.7%,文化旅游业同比增长6552.4%。
五、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基本类商品销售保持增长
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767万元,同比增长0.3%。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7万元,同比增长0.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938万元,下降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08万元,增长14.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108万元,下降0.8%,商品零售10139万元,增长0.4%。
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中:一是基本生活消费总体有所增长,饮料类增长14.1%,粮油、食品类增长8.6%,烟酒类增长7.3%;二是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快速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79.3%,五金、电料类增长12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5%;三是汽车类商品有所回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5.9%,其中,新车商品零售额下降18.4%。
六、财政收支运行平稳,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090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6.0%,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7408万元,同口径增长8.9%,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3.7%;非税收入收收入14682万元,增长2.5%。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5218万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7.6%; 农林水支出增长157.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28.4%。
七、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存贷款余额增长较快
2022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24284万元,同比增长8.6%。其中,住户存款317314万元,同比增长12.3%。
2022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6215万元,同比增长5.6%。其中,住户贷款141810万元,增长8.8%。
八、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2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2元,比上年增长5.9%。按常驻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18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7元,增长6.9%。城乡收入比值为2.34:1,比2021年缩小0.0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九、招商引资持续向好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2022年,全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7个,同比增长56.7%。完成市外到位资金34.07亿元,增长15.5%,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5.36亿元,增长105.8%。
总的来看,2022年全县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克服了超预期因素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同时也要看到,全县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的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2023年,全县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