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动态 >> 正文

沧源自治县班老乡:解锁佤山边境村寨的“幸福密码”


来源:班老乡人民政府    作者:罗羚友    时间:2023-03-03 11:49  点击:[]

自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班老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目标,紧盯“1+3”指标体系,团结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投身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探索出一条村美民富的边疆幸福路。

幸福之策:明晰发展方向 找准发展路径

走进班老乡班搞村南海抵边共同富裕第一村,穿村而过的南滚河映入眼帘。村口,大象喷水景观生动有趣更是寓意满满,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开门营业、欣欣向荣;村子里,一栋栋颇具民族特色的二层楼房美观大气、规整有序,薄雾环拥中,黄墙红瓦更显亮丽,村子、院子、屋子洁净明亮,农户家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药园形成“四微”景观,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的幸福村寨新画卷。

据悉,班老乡党委政府通过以“六个现代化”为导向,对标“1336”工程,用好“123456工作法”和“三图”工作模式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针对6个村都是边境村这一“最大实际”,充分利用好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丰富多彩的生态资源和潜力十足的抵边资源,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着力打造了一批以南海抵边共同富裕第一村为代表的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

幸福之基:党旗飘扬一线 产业富民增收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产业是核心要素。班老乡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着力构建“1+3+N”产业发展体系,推行“流转土地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政策奖补得奖金”五金助农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驶入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快车道”。

南滚河河谷热区农业庄园内各类特色水果正快速生长,整体长势喜人,现在也是果农进行集中管理的关键时期,为了让果树更健壮地生长,保障品质和收成,连日来,果农们在果园里,忙得不亦乐乎;随着招商引资企业进驻,“阿佤山老支书”果干加工厂加快建设,在抵边村寨一条产业链逐渐成型,抵边群众也在“家门口”搭上了“幸福快车”。

通过牢牢把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契机,重点实施了一批牵动性大、撬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项目;特别是勐弄境内外田园综合体、南乌河田园综合体和新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班老坚果产业园‘两体两园’的规划布局、落地实施,让传统产业提质、热区特色果蔬、田间立体种养、畜禽集中育肥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幸福之路:补齐治理短板 提升“幸福指数”

通过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示范区”建设、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等工作有效结合,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短板弱项,让边境幸福村更具“含金量”。

同时,班老乡以“一核多元、四治协同”铺实乡村善治之路,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走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协同”的乡村治理路子;推行参与村庄规划、参与项目建设、参与村寨治理、参与协商议事、参与产业发展“5个参与”模式,让群众真正成为美丽乡村的“主人翁”和“建设者”,夯实幸福村建设的“形、实、魂”。

从“守边戍边”到“兴边富民” 南海自然村走出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班老模式”;也诠释了佤山班老全体干部群众始终以“收信人”的姿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实际行动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一年多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已在佤山班老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个“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特色村寨“破壳而出”,一幅幅“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里村外绿树红花、庭院风情乡愁浓郁、民族团结载歌载舞”的美好愿景正变成一幅幅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