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董镇着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通过构建“廉政教育+一线走访+清廉建设+日常监督+制度建设”模式,着力营造“要清”氛围、掌握“会清”方法、培育“愿清”土壤、刹住“不清”歪风、加固“必清”堤坝,以“硬监督”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和服务效能,推动形成“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助推全镇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铸牢党员干部队伍廉政思想基础上下功夫,按照“日常教育常在、节日警钟常敲、重点岗位常防、纪律作风常抓”四项要求,通过学习典型案例通报、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宣布处分决定、“以案说法”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同时,整合镇纪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阳光监督员、民情信息员、廉政文化宣传文艺队等力量,通过编排廉政歌舞《好家风》《执政为民是根本》、宣讲廉洁故事、制作廉政文化墙等方式,开展廉政文化宣传11场2560人次,培育好家风家训示范户40户,厚植廉政文化进村居,将“廉洁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将廉洁因子潜移默化地注入到老百姓心里。
运用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三个工作法”,围绕督促责任落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效等定期不定期开展一线监督检查,把监督检查落实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紧盯群众身边“天大的小事”,重点查看涉农惠农资金是否按规定时限拨付、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挪用截留冒领贪污受贿等现象,以“睁大眼睛、拉长耳朵”的方式,全程化开展一线监督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面掌握全镇廉情动态,以监督保障惠农富民政策落实,把监督延伸到项目建设上、延伸到产业链上,延伸到乡村治理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人补齐短板、及时纠治偏差,确保干部队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具体化开展清廉建设,培育“愿清”土壤。以“清廉勐董”建设为抓手,以打造永和社区“清廉村居”和集体“三资”监督工作示范点向全域推进,推动活动向行动转变,从宣传发动、氛围营造向目标化管理、具体化落实、载体化实践、制度化规范,形式多样向基层输送“廉政套餐”,督促村(社区)研究制定并落实《村(社区)资金管理制度》《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制度》等12个管理制度,开列小微权力等4个清单,不断推动把清廉思想理念、清廉制度规则、清廉文化氛围融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龙乃村以“全景式观摩警示课堂”为抓手,把法院巡回审判警示教育课堂搬到群众身边,让清廉理念进村寨、进班子、进群众,持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清廉建设新村居。
精准化开展有效监督,刹住“不清”歪风。以镇、村(社区)、组融会贯通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政治监督为着力点,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延伸监督触角,积极研究制定《勐董镇干部队伍作风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宽松软、推散虚 、盲浅躁、粗昏飘、懒庸怠、奢耗攀 、贪乱腐、迟钝拖”8类问题,督促全镇党员干部队伍进行举一反三,查摆自身问题,共查摆班子存在问题48个,党员干部存在问题420个,制定整改措施468条,已完成问题整改453个,需要长期整改问题15个。同时,强化源头防控,突出日常监督中“常”和“督”的作用,督促职能中心(站、所)、村(社区)有针对性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对症下药,进一步堵塞风险漏洞,进一步打通干部队伍管理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标准化开展制度建设,加固“必清”堤坝。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勐董镇内部管理制度(试行)》《勐董镇村(社区)纪检委员考核工作方案》等文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强化制度保障。按照《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去年认真组织5名下级“一把手”在勐董镇党委会议(扩大会议)上述责述廉评议;贯通运用“四种形态”,落实同下级“一把手”谈话制度,对下级新任职的2名“一把手”开展任职谈话;积极探索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围绕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各中心(站所)负责人、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进行年终述职评议、考核定级,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述责述廉考评,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推动相关党员领导干部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持续护航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