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动态 >> 正文

班洪乡:“五个聚焦”全面助力共建共享 民族团结幸福边寨


来源:班洪乡人民政府    作者:陈光琴    时间:2023-03-15 13:15  点击:[]

班洪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统一战线,以“五个聚焦”全面助力共建共享民族团结幸福边寨。

聚焦基层党组织引领,高举中华民族团结大旗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对边疆民族工作的部署,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理论指引和统领边疆民族团结建设工作。二是织密组织体系网,以两网融合促治理。以九大专项行动提升为契机,加强基层党组织体系网与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工作。下辖六个行政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一级网格长,村党总支书记任二级网格长,党支部书记任三级网格长,党小组长任四级网格长,党员骨干、后备力量、护林员、民警辅警、退役军人、热心群众或社会工作者任五级网格长的五级网格化治理体系,明确网格长职责任务,切实做到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服务力和领导力。三是发挥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加强支部力量建设,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党员干部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事业建设方方面面打好头阵、做好先锋表率。

聚焦乡村经济发展,深耕民族团结沃土

经济发展是地区和谐稳定、民心所向的基础。班洪乡综合研判,充分利用各村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在巩固传统种养殖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确保地区粮食安全、经济稳定增长。一是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带动农户共同参与、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发挥合作社效益,农户既获得了土地流转租金,又有了集体经济分红股金。2022年六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99.48万。二是继续巩固传统种植养殖业,确保粮食安全。2022年种植玉米22560亩,实现产量5640吨,旱谷1000亩,产量150吨,生猪存栏11835头,出栏8351头,家禽存栏38340羽,存栏32020羽;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三产带一产促二产”推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22年辣椒、竹笋、蜂蜜加工厂、标准化茶叶初制所已建成投用并产生效益,推动全乡辣椒提升产值600万元,竹笋提升产值51万元,蜂蜜提升产值90万元,茶叶提升产值85万元。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乡村经济新业态。充分利用域内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生态优势、巨龙竹生态园、班洪抗英红色文化、四大嫂精神,打造了以下班坝南滚河国家公园观象第一村观光游、班洪大寨红色历史文化体验游、南板巨龙竹文化产业园研学游、公坎红卫桥田园欢乐游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带动景区就业岗位扩容、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实现全乡旅游关联性收入561万元。

聚焦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群众担当作为,学习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一是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活动中心、村史室等阵地作用,将党员活动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绿美村庄建设、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营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良好氛围。注重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将移风易俗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坚持学习和借鉴“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各村委班子、驻村民警、网格长加强群众防邪教、黄赌毒、家庭暴力、酒驾醉驾、养老诈骗等普法宣传,团结全村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积极化解矛盾冲突,维护村寨和谐稳定;二是重视文化学习教育。利用传统节日节点、主题党日活动,召集人民群众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班洪抗英红色文化、班洪四大嫂精神。充分发挥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力量,适时不定期深入村组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系列讲话精神。做好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工作,重视青少年基础义务教育。积极入组入户针对少数民族老年人开展普通话培训。三是严格村寨宗教管理。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定期开展《宗教事务条例》《云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乡党委定期召开宗教问题研判会,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定期开展影响宗教领域矛盾纠纷隐患调处和排查行动。强化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严格监管合法、安全、有序的宗教活动开展,坚决打击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活动。

聚焦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共筑民族团结生态巢。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加强村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推进绿美宜居村寨建设。集合群众力量组织开展农村两污治理,向上级申请资金项目配套垃圾处理设施、修建垃圾池,进行人畜分离、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村庄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等“微元素”打造,提升村寨人居环境。二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加强村委、相关人员林长制、河长制职责职能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巡林巡河,加强监督教育。严禁群众野外用火、违法捕捞、开荒伐林。三是坚持绿色生态产业。坚持习近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嘱托,继续发挥橡胶、竹子、甘蔗、茶叶、核桃、坚果等绿色林业林果经济优势,加强技术管理、病虫防害、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提高供给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聚焦社会民生事业建设,赓续民族团结血脉

以党建为引领、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关注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建立群众问需台账,在社保、低保、就医、就学等方面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监测户等特殊群体开展常态化走访帮扶,切实保障公共服务,增强群众为民情怀,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劳动技能,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2022年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9期次,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1816人次。二是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识,及时劝勉辍学儿童返校就读,保障区域青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巩固率。2022年全乡适龄儿童毛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切实提高青少年儿童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三是做好养老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全面落实养老医疗政策,确保全乡居民群众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做好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人群资格审查申报工作,维护群众利益。加强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乡村医生持证上岗。构建能辐射全乡、基本医疗全覆盖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