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动态 >> 正文

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以“三大经济”为抓手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班老乡人民政府    作者:罗羚友    时间:2023-06-14 21:03  点击:[]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抢抓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大机遇,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认真践行县委“123456”工作路径,着力构建“1+3+N”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实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规划,切实把壮大“三大经济”沧源行动扎扎实实干出班老成效,作出班老示范。

突出特色优势,壮大资源经济。通过积极开展资源大调研,全面摸清产业、自然、社会、人文、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家底”,整合分散资源,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抓好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整体规划上,充分挖掘用活发展优势,结合班老实际,进一步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按照“一体一线三板块”空间布局,着力打造班搞、帕浪以边境特色乡村游和河谷热区特色农业产业为核心的“农+旅”示范区,上下班老以红色旅游和干部教育为核心的“红+旅”体验区,新寨、营盘以班老通道贸易和绿色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园为核心的“内+外”创汇区,让资源有效转化为产业,产业撬动市场形成产值、税收。在资源转化上,继续扩面巩固提升橡胶、坚果、茶叶、甘蔗、畜禽、蔬菜6个主导产业稳增收,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实现“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让“绿色银行”兑现“发展红利”,来做大传统产业;鼓励支持群众加快以“畜禽果蔬”为代表自主产业发展,围绕布局区域化、资源效益化、种植标准化、产销链条化,大力推动热区特色果蔬产业发展,推行“五金”助农利益联结机制,让“优质产品”转化成“特色商品”,来做优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特产品进百大”让“小平台”覆盖辖区“小市场”带动群众“大收益”;同时,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挥“土特产”优势,坚持“内培外引”做好精准招商,加快推进与临沧云澳达、临沧云州集的深度合作,让班老坚果、佤鸡、果干等“阿佤山老支书”系列农特产品,成为最具代表性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同时,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契机,以“旅”为媒架起“班老回归”体验游,“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学游,“亚洲象国家公园”探秘游及“民族团结御辱主战场”沉浸游市场化开发运营的路子,重点打造“贡象节”特色节庆,大力推进边境特色乡村游和红色教育干部培训业态配套,争创“回归之乡”3A级景区,来培育潜力产业。

强化载体支撑,振兴口岸经济。针对6个村都是边境村这一“最大实际”,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等重点工作为基础,本着既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原则,抢抓政策机遇、精准谋划项目,将抓好项目工作的“软实力”变成打开群众幸福生活和全面推动乡村发展的“硬支撑”,按“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完成谋划壮大“三大经济”项目30个,总投资26.5亿元,努力让辖区42.7公里边境线变成佤山沧源新的口岸经济增长带,全面做活抵边“大文章”;同时,重点服务保障好班老通道通关便利化提升工作,争取把班老街道,新寨村一二组,班搞村南海、勐弄打造成为边境贸易示范点,让班老通道“小窗口”有效连接起中缅印度洋新通道蕴藏的“大市场”;积极推动乡级平台公司与外贸进出口企业“互补式”合作,发挥好乡级平台公司就近就便货源组织供应优势作用,通过输出和引入带活、壮大、培育一批小作坊加工、个体工商、小微企业“升规”,以“通道优势”促成贸易赋能,带来“产业经济”。

实现链式发展,带动园区经济。加快促成与中煤科工战略合作协议签订,积极推动全市首个集“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矿产、绿色新型材料”生产、加工、物流、研发、休闲、服务等功能板块的绿色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完成规划编制、启动落地建设,有效放大综合比较优势和释放发展潜能,辐射联动境外“1区1县5乡”,实现“一园联内外”“一园带一片”“一园促发展”,让班老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践行“四个先行”推动对缅“五个相通”的重要支点和桥头堡。同时,全面精准解构橡胶、坚果、竹子等优势产业画像,以挖掘效益为突破口深耕细节单元,全面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用好用活《云南省推动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13条措施》《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三年行动》《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支撑、项目支撑、服务支撑,以项目撬动落地吸引乳胶制品精深加工、坚果产业园打造及坚果制品精深加工等优质企业集中驻乡发展,加快推进加工端、贸易端和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一批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三链融合的“硬核”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