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班洪乡紧紧围绕全市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总体要求,采取“四抓四强”的工作举措巩固提升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充分展现了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抓教育强思想,让“三个心向”根植于心。充分发挥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三个心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采取“万名党员进党校”“领导干部上讲堂”“党课开讲啦”“千堂党课下基层”等形式,上好知恩感恩、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等主题党课;发挥老支书模范引领和“金牌讲解员”作用,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班洪四大嫂”等故事,引导各族群众牢记“三个离不开”、树立“四个与共”、增强“五个共同”的理念;大力推广使用“云岭先锋”手机APP、“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持续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把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百姓话通俗易懂地传递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让“三个心向”根植于心,外化于行。今年以来,通过线上“实景还原”和线下“动情”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共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236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2.1万人次。
抓组织强堡垒,让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建立乡党委牵头、乡属卫生院、中小学、边境派出所、两个边境村组成的边境党建联盟;建强抵边村民小组党支部,两个边境村共成立13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在边境联防所和疫情防控执勤点成立3个临时党支部;扎实开展“扩先提中治软”行动,4个先进支部与4个后进支部结对共建;不断提升阵地规范化建设实效,投入70余万元完成53个党员活动室的修缮;加强“领头雁”队伍建设,择优推荐19名村干部参加“双提升”行动计划,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人,培养致富带头人44名,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作用显著增强。
抓产业强支撑,让边寨群众增收致富。聚焦“三好”目标任务,主动做好三产互动、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投入1400万元,建成了芒库橡胶加工厂,让35000亩橡胶不再贬值;投入148.74万元用于茶叶提质增效,富公村、芒库村与佤山茶厂签订CTC茶叶定点收购协议,让茶叶产业实现“有质有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分别在南板村、芒库村、富公村种植了近600亩的百香果;在公坎村种植了150亩香椿;采取联村共建的方式大力发展蜜蜂产业,投入1300万元建成了科普教学、旅游观光、加工销售蜜蜂产业园区一个,合作社规模化养殖蜜蜂4000群,覆盖全乡6个行政村,产生经济效益320万元。持续做好“乡村旅游+”的文章。进一步丰富要素和业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坎芒来“老支书之家”、南板巨龙竹文化产业园相继投入运营,今年以来,实现旅游关联性收入480万元,乡村旅游呈现出引领发展的态势。
抓边防强稳定,让基层治理张弛有度。始终牢记“三好”殷殷嘱托,以沧源佤族自治县作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方式;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建立“五级书记抓边防”领导体系,全面落实“五级段长”责任制;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成立村民议事协商会,把党员活动室作为议事协商堂,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和基层治理新格局,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切实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