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动态 >> 正文

岩帅镇:“五个一”工作法助推茶香四溢


来源:岩帅镇人民政府    作者:田翔 张琪    时间:2023-06-24 17:56  点击:[]

岩帅镇围绕省委“3815”战略,聚焦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主动融入沧源佤族自治县“党建引领佤山茶产业发展示范片”建设机遇,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党支部牵头、公司负责市场、合作社带领、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高质量推动岩帅镇茶叶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群众收益“双增收”。

锚定“1”个目标

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基层党建“一片”建设布局,聚焦茶旅融合发展模式,锚定岩帅“万亩茶旅生态基地”建设目标,分批次对辖区内6万亩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大循环”,通过中耕施肥、台面回复、茶园修剪、绿色防控等措施,延长采茶周期,提升茶叶产量。立足村级标准化初制所建设,将其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变股本,每年固定资产分红返还34万元,按照当年原料生产总值的3%-4%的比例返还村集体,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壮大村级合作社奠定良好基础。

打造“1”个茶园

依托辖区茶叶资源,创新打造岩帅绿色生态“茶园”,推进全镇茶叶产业覆盖的20个行政村抱团发展,将来龙、龙潭、短波、让赛茶厂打造为全县高优茶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深化与佤山茶厂、碧丽源茶厂两所茶企合作关系,同时依托镇办茶场、茶叶合作社等资源扭转茶叶产业“小散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着力打造岩帅“初制+精致”茶品牌。

用好“1”个支部

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以党支部为引领、企业为枢纽、产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的增收工作机制,依托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队伍。截至目前,共将11名优秀人才吸纳为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两个作用”,构建“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模式,利用“三会一课”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科学管护茶地,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茶园,提升茶园组织化程度,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走好“1”条路子

致力打造“茶叶+旅游”“茶叶+光伏”“茶叶+种植”三大模式,走好“茶叶+”发展路子。“茶叶+旅游”模式。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按照“茶园变观景区、茶厂变体验馆、茶源变科普园”的发展思路,将来龙、短波、龙谭、仙抚等茶厂打造为集采摘、加工、销售、旅游、体验、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庄园,实现“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的一体化发展目标。“茶叶+光伏”模式。立足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以东勐村为示范点,谋划建设“茶光互补”光伏基地2000亩,将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与茶叶种植相结合,通过“茶光互补”“茶风互补”模式,实现土地立体增值。通过茶地套种神仙果、冬瓜树、苦荞等作物增加农业附加值,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破解茶叶种植过程中杂草防除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套种作物累计产量30余吨,实现产值40万元。

优化“1”套服务

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协助各村党组织理清思路、明晰方向,找准茶旅发展融合这个切入点,依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县级专家对茶园管理、采摘标准进行现场培训,提升茶农管护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茶叶技术培训12场次979人。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绿色防控协议,建立健全了从“茶园”到“茶杯”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绿色品牌打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