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角民族乡作为沧源佤族自治县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全面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明确目标、找准不足,保障全年粮食安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多样化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产业多元化发展上再发力,在坝区实行烟稻轮作,在确保6000亩烤烟种植后,种植烟后稻2000亩,在半山区种植蔬菜1000亩(其中蔬菜大棚103亩),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4个村种植荷兰豆463亩,群众收入和集体经济有了明显提升。在勐角村建设粮食烘干厂,处理可达45吨/次,解决群众粮食无处晾晒的问题。建设储存量为3203.2立方米的冷库一座,容量533吨,为蔬菜分拣、储存、冷链运输提供条件。
强化耕地保护力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加强监管,夯实各方责任,形成监督合力,坚决消除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现象,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工作清单,倒排时间节点,实行定期通报,在做好常态化监管,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近年来,在勐角村、控井村、莲花塘村等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7000亩,投资1600万元,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通过修建沟渠、建蓄水池、进行土壤改良等方式,进一步改善全乡农田种植条件,优化土地布局,让更多的粮田变良田,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群众增收。
推广现代农机具应用,助力粮食丰产增收。加大宣传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全乡的农机装备水平;定期通过剖析安全事故案例、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和生活常识,力争从源头上杜绝农机安全隐患和事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等新农机装备,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使农机成为全乡粮食丰产增收的一大助力。
加强田间技术指导,确保粮食丰产增收。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对粮食作物长势及病虫害情况进行查看,为粮食丰产增收打好基础。在田间地头开展户外培训、田间指导培训4期185人次。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在各村农耕地投入农业废物垃圾桶11个,及时回收农业废弃薄膜等31.1吨。积极引导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全力护航粮食安全。对辖区蔬菜种植、食品小作坊、粮油销售点、农资销售点等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6次。上半年抽检各类蔬菜55类104个品种,抽检样品数104个,合格率100%;监督检查大米加工与销售4个点,粮油销售点6个点,通过监督检查全面排查主体资质、从业人员、制售行为、生产经营条件、主体责任落实、信息公示、产品标识等;严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粮食领域的日常监管和执法督查,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筑牢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