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动态 >> 正文

班洪乡:探索“六微”模式,助推边境党建长廊建设


来源:班洪乡人民政府    作者:李娜    时间:2023-08-06 14:14  点击:[]

近年来,班洪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聚焦“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要求,以“组织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为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六微”模式,助推边境党建长廊建设。

搭建“微网格”,激活治理“新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优化服务力量,科学搭建网格。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按照“乡党委——行政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重新梳理划分网格。通过进一步合理划分网格、细化各类队伍,更好优化功能设置、建立更科学高效的服务架构,有效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实现人、房、物、地、事“一网整合”,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深入人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管理服务更加精细精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更加完善。

用好“微讲堂”,谱写振兴“新篇章”。班洪乡坚持从细微处入手,精心开设党员教育“微讲堂”,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开展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门庭小院、耕作一线,通过道德讲堂、文化讲堂、技术讲堂等丰富多彩的“微讲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新阶段的新需求,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精神上的富足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把学习宣传“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支书们继续发挥退休不褪色的精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带领群众切切实实做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经历,用最纯粹的初心,做好“党音”宣传员和讲解员。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236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2.1万人次。

推行“微服务”,探索为民“新路径”。班洪乡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为党群关系和谐畅通渠道,通过提供“微服务”、办好“微实事”。凝聚工作组、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及时收集群众问题诉求,精准对接民之所需,通过“点单”式服务,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党员阵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截至目前,上门为群众办实事280余件。

创建“微景观”,点“靓”乡村“高颜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我乡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这一优势,主动融入全县打造“亚洲象国家公园”一盘棋,逐步创建亚洲象文化产业生态圈。同时努力建设绿色乡镇,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以“街道两侧+房前屋后+庭院经济”的造景模式,实施“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建设行动,年内打造绿美示范村庄16个,绿美精品街道1条,下班坝自然村成功被评为2022年云南省省级绿美村庄。

汇集“微积分”,激发党员“原动力”。班洪乡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促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激发党员群众的干事热情。从制度管理入手,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用积分记录党员变化、衡量党员作用、奖优罚庸,以一个月为积分周期,记录评比党员周期积分,并在村党务公开栏公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让后进党员感受差距,让先进党员珍惜荣誉,永葆先进本色。充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评价权,激发党员干部扶难帮困、致富带富的积极性、主动性。

助力“微治理”,点亮群众“大幸福”。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始终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问题为导向,拓宽群众发声渠道,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微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