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回信到佤山,山笑水笑云潮涌,木鼓声声传情意,古老边寨沐春风……”走进秋日的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回归广场,各族群众在丰收喜悦之余围在一起学唱学跳《阿佤人民幸福歌》,动人的旋律,吟唱出佤山班老各族群众“感恩党 听党话 跟党走”的决心。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实现党建引领、边固疆稳、边美村靓、边强民富、边安人和的良好局面。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让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家家户户都是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户厕,茶余饭后有休闲健身的小广场,在家就能用上5G网络,发展产业有公司带动、政府补贴和收益分红……,现在的生活真叫个‘幸福’班搞村民王永昌激动地说道”。
“班老乡借助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东风,紧扣6个行政村都是边境村这一“最大实际”,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境稳、党建强’的总目标,整合优势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对标省级19项指标,努力打造以上班老九组最想念毛主席的村庄、下班老四组贡象节起源的村庄、南海抵边共同富裕第一村、勐弄“三好”幸福村等一批有组织、有颜值、有动力、有活力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寨。”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武装部长赵培轩说。
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以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结合万名干部规划家乡成果提升、我回我家做示范等,6个抵边行政村40个自然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以“三图”工作法为抓手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共谋划实施项目45个,完成投资1.16亿元,制约边境村寨发展的“难题”逐一破题,40个沿边村寨全部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均实现全面提质,绿美边寨点面开花,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随着我们的‘贡象节’品牌越叫越响,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开馆运营,‘班老通道’主动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辐射圈,来班老的游客和客商也越来越多,让我们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正在助农直播的返乡大学生肖芳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班老乡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契机,发挥好抵边红色精品小镇载体作用,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班老回归”体验游、“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学游、“亚洲象国家公园”探秘游及“民族团结御辱主战场”沉浸游等核心“卖点”,以创建“回归之乡”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打造“贡象节”特色节庆品牌;全域旅游“班老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含金量进一步提升,更带来了人气、商机、市场。
一大清早,上班老村民白建军就开始“幸福”的忙碌着,割胶、喂牛、管护坚果产业地……直到中午才有时间歇口气,下午接着还要到辣椒产业地除草施肥。
“通过乡党委政府实施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产业项目,我们的坚果产业丰产增收,肉牛养殖欣欣向荣,热区果蔬‘钱’景大好,加之把企业引了进来,实现在家门口‘变现’,今年以来我家已有16.8万元产业收入”白建军说。
班老乡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兴边富民的“主引擎”,着力构建“1+3+N”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以橡胶、坚果、茶叶为主的传统产业“链式”发展,成功引进沧源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丝路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硬核”企业;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以特色果蔬、蜂蜜为主的特色产业,擦亮“土特产”的“班老品牌”;牵牢“牛鼻子”壮大“牛产业”加快推进“千头村”建设和“十头户”扩面;班搞勐弄辣椒产业“五金”模式,成为联农带农“临沧经验”,产生综合收益462万元,预计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
在绿树繁花的映衬下,整洁的串户路通往各家各户,房前屋后菜畦碧绿、鲜花绽放,庭院内干净整齐,厨房宽敞明亮……在班老乡,无论走进哪个村寨,这样的幸福画面处处可见。每个村民都是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现在房前屋后的杂草变成了花园菜园果园,村里还规划了集中养殖区,鸡鸭都不乱跑了,猪牛也统一关起来,村寨干净,产业增收,我们生活更有盼头了。”帕浪村民保志华说。
“党委政府这些年给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我们不能拖后腿,大家一起投工投劳,主动参与到幸福家园的建设。”这是帕浪村芒黑新寨广大村民的心声。
通过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激活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发挥兴边富民理事会的抓手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唤醒乡村集体意识,围绕“两污”治理、村庄美化亮化、人畜分离、户厕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串户路修建等,大力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让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便利、村容村貌日渐洁美。
“要想生活过得好,边境线一定要守好,我们把禁止组织、参与、协助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守边护边,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下班老村支书肖鸿说。
发挥好边民主体作用,把共建共享融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以村有村规民约、户有家训家规为抓手,推动精神文明提升;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常态化开展升国旗、唱国歌、走边关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护边队等巡防力量,构建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控格局,切实维护辖区42.7公里边境线安全稳定。
随着一个个边境幸福村寨展露新颜,佤山班老持续书写好“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生动实践,绘出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