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米节期间,我县在葫芦小镇表演的佤族摩竹取火吸引了众多游客。
表演现场,两人面对面弯着腰,两手紧握装满火草的竹板,将竹板的中段部位按压在竹刀刃上,然后以拉锯的形式,将竹板在竹刀上来回反复推拉、摩擦,让竹刀将竹板摩穿,一会儿工夫,竹板冒出火烟,两块竹板中间的火草已被点燃,将点燃的火草拿到碎木里便可点燃成熊熊火焰。
佤族摩竹取火,是一种类似钻木取火的人工取火方式。取火前,要准备长约100厘米,并钻有方眼类似佤族图腾柱的木桩两棵,长约50厘米的竹刀一把和直径约2厘米、长30厘米,装满火草的竹板。并把两棵木桩稳固地栽在地上,再将竹刀穿斗在事先钻眼的两棵木桩上,两棵木桩之间的距离,由竹刀的长短而定。一切准备就绪后,还要由村寨老人举行一个滴茶祷告的仪式。仪式结束后,摩竹取火才正式开始。
据了解,佤族的摩竹取火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是当今保留较为完整的古人摩擦取火的一种形式,堪称人工取火的“活化石”,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李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