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光旅游 >> 民俗文化 >> 正文

古老丰收祭礼拉木桥--祈福人丁兴旺 五谷丰登


来源:|2    作者:admin     时间:2015-10-05 01:43  点击:[]

2015100415565570587.jpg

10月2日,司岗里大道延长线(芒勐岔路至葫芦小镇)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15年中国佤族新米节拉木桥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

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德扬,县政协主席李繁荣等四班子领导同来自18部落、勐董镇良村、单甲乡嘎多村刀里村民,全县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10000多人共同见证并参与拉木桥活动。

下午4时许,在场的所有人员下蹲,昭毕昭寀(魔巴)念颂祝辞并宣布拉木桥活动开始,在领唱者“拉--桥喽,海--海”的领唱下,众人边唱边拉,铜炮枪队、标枪队、刀舞队随着歌声上下左右舞动。此时一人唱众人和的拉桥调此起彼伏,“嗬---嗨”的声音响彻云霄,只见拉桥的藤索上下翻腾,前后左右飞舞。接着领唱者又唱起《喜迎木桥》、《木桥归来》、《吉祥木桥》等不同的拉桥调,众人边唱边拉。只见木桥时而往前拉时而往后拉,场面蔚为壮观。当浩浩荡荡的拉木桥队伍拉着木桥快到河边时,早已等候在河边的村民已经摆放好了烟、糖、茶、酒、芭蕉、甘蔗、糯米粑粑等迎桥的贡品,他们兴高采烈地前来迎接新桥,端着茶水和水酒上前敬献给拉桥的群众,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

随后,众人齐心协力架设木桥,木桥架设完后,昭毕昭寀(魔巴)带领年长的村民把石头堆放在桥墩周围(代表向新桥祝福);与此同时,一群身着佤族服饰的阿佤姑娘、小伙手拿毛巾和盛满水的竹筒洗桥,岸上的村民们不停地唱着民歌,为他们洗桥助兴。

洗桥结束后,昭毕昭寀(魔巴)为新桥落成念颂祈祷辞,并在桥头的“土坑”内放桥魂钱,表示对新桥的美好祝福和留住桥魂。新木桥架好后,村民争先恐后地从新桥上通过,并把魂线栓在走过的木桥上,他们认为新桥是全体村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能给村民带来财富和健康的通道。它能让村寨消灾免难,为众生招财进宝,带来好运。老人从桥上走过会健康长寿,小孩从桥上走过能茁壮成长,商人从桥上走过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恋人双双从桥上走过,爱情幸福,婚姻美满。

村民从新桥上走过以后,敲锣打鼓,边唱边跳,兴高采烈地返回部落村寨,带上自家的贡品,到头人家,并与在场的老人逐一握手意即接福之后,年轻人负责杀宰羊,烧饭做菜,老人围座家中品茶饮酒,小孩结伴玩耍。饭菜做好后,全村人一起享用拉木桥庆功宴,饭后,头人念颂祝词,祝拉桥圆满成功,祝全村男女老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来自浙江的游客王先生被现场气氛所感染,加入到拉木桥队伍中,他边拉木桥边说:“自己通过网络等媒体了解到沧源举办新米节,以前不知道新米节是什么意思,这次通过参与拉木桥,和佤族同胞一起庆祝新米节非常高兴,真是不枉此行。”

来自大理的自驾游客杨先生被佤族独特的民风民俗所吸引,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来沧源,能在十一国庆假期参加这样盛大的民俗活动,很高兴,以后还会带着家人或是介绍自己朋友到沧源游玩。”

拉木桥是农耕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阿佤人民因地制宜,顺应自然,适应生活环境,与大自然抗争、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生存之道和农耕祭祀、崇尚自然、感恩天地的高尚品格,以及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赵志明、王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