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搞村南海自然村鲜食玉米加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奏响忙碌的劳动乐章。工人们熟练地将刚运到的玉米卸车、分拣,饱满的甜糯小玉米被送上传送带快速“变身”。

“甜糯小玉米不仅营养口感更佳,而且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正逐步成为农业种植领域的‘新宠儿’。”班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羚友说,班老乡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适宜,种出的玉米口感香甜、软糯可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近年来,班老乡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抢抓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成功打造鲜食玉米示范基地150亩。

“以前自己种玉米,都是靠着经验来种,产量不高口感不好还愁销路,现在有人带着种还提供技术指导,我家的玉米产量翻了番,钱包也和玉米粒一样饱满。”说起种玉米,帕浪村村民田岩松干劲十足。
如何让一根小玉米成为兴边富民的大产业。班老乡党委、政府把视野聚焦到培育“小、精、全”特色产业链条上,重点打造“土特产”“班老品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班老乡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使鲜食玉米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推动鲜食玉米产业集群发展。


“近几年来,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坚守着玉米地的大多是‘银发族’。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我们将土地统一流转给公司,通过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式发展产业,既获得了收益,更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还学得了技术,带动村民增收。”帕浪村四组组长田光红说。
起初,班老乡鲜食玉米示范基地的建立是一个挑战。土地流转困难重重,村民们顾虑颇多。如今,帕浪村的鲜食玉米平均每亩产量500公斤,亩产值在1500元左右。
“今年我们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相很好,产量高,基本不愁销路。”帕浪村党总支书记李娟表示,待玉米采收完成后,将继续轮作种植四季豆,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把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罗羚友介绍,近年来,班老乡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打造“短平快”产业样板,加快构建“1+3+N”产业发展体系,始终以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联农带农助推富民兴边。
如今,甜糯小玉米已成为班老乡的一张特色名片,从田间到市场,串起了一条“黄金产业链”,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兴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