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四个聚焦”为着力点,全力构建队伍建设全链条机制,为全县法治建设筑牢坚实根基,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聚焦“精细选”,构筑法治人才“储备库”。高度重视队伍人员结构和专业素养,精准分析人员缺口,严格把控人员入口关。针对人员短缺以及专业化人才匮乏的现状,制定极具针对性的人才吸纳政策,通过招录、引进、转任等方式,大力充实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专业人才,持续优化司法行政队伍工作力量。2021年以来,积极面向高校及社会各界广纳贤才,成功招录7名30岁以下持证法学全日制本科学历优秀干部,通过人才引进机制吸引2名持证干部到公证处工作,从其他单位转任1名持证干部,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专业性。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司法局已储备16名持证专业法治人才。
聚焦“用心培”,锤炼干部能力“核心功”。政治忠诚“自觉化”。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全方位、深层次地教育引导全体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1年以来,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8次,周一例会学习145次2773人,政治轮训4期,及时传达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不断强化全体干部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使政治忠诚成为每一位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能力锻造“实战化”。打造“专题学习+业务实操”的人才培养链,开设一系列贴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需求的课程。不仅涵盖法治建设、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核心业务领域的针对性培训,还紧跟时代步伐开设“新媒体宣传”等前沿课程,帮助干部提升综合业务能力。积极为干部提供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先后推荐6名干部赴清华、复旦等高校培训,选派5批次5名青年干部赴市委政法委、县委办、县政府办、县融媒体开展短期锻炼,以学促干、以行践学,锻造复合型干部,打造专业化司法行政队伍。
聚焦“细心管”,提振干部队伍“精神貌”。定岗定责“明晰化”。按照“三定”方案细化股(室、所)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分管领导、负责人及具体业务人员,形成责任闭环,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有标尺。针对事多人少外单位转任职级干部较多的现状,充分考虑职级干部改任时间、工作经历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地定岗安排,使其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思想认同和工作合力,有效解决职级干部“不想干”“不愿干”的问题。2021年以来,先后有4名职级干部担任股(室)负责人具体办理业务,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监督管理“常态化”。定期开展廉政谈话,以谈心谈话的方式筑牢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让干部时刻保持警醒,做到警钟长鸣。针对招录、转岗、提拔、问责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四必谈”制度,确保干部在重要岗位变动和关键节点上能够坚守纪律底线。持续深入开展顽瘴痼疾整治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管力度,全方位构筑队伍建设的“防火墙”,严守纪律“高压线”。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廉政提醒谈话130余次,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在思想和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警示教育10余次,以真实案例为镜鉴,引导干部廉洁奉公。落实“四必谈”50余次,确保干部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都能得到及时的提醒和指导。运用干部廉政档案动态化管理机制,组织干部职工更新廉政档案220余人次,全面掌握干部的廉政情况,为干部管理和监督提供有力依据。考评激励“动态化”。构建“日常考核+年度评议+专项考核”三维考评体系,制定《沧源佤族自治县司法局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沧源佤族自治县司法行政系统宣传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按照“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全年工作任务,将考评结果与年度评先选优、晋级晋升挂钩,让干部干有方向、比有标杆、拼有动力。
聚焦“暖心励”,激发干部作为“动力源”。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注重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干部,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关心干部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干部体检,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工会活动。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2021年以来,推荐组织提拔使用13名优秀干部,有9名干部受到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表彰,4名公务员被授予三等功,9名公务员获嘉奖,3名事业干部岗位等级晋升,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司法行政将继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