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班洪乡 >> 扶贫 >> 信息列表 >> 正文

​党建引领激活资源禀赋产业 深耕铺就共富之路


来源:班洪乡人民政府    作者:李娜    时间:2025-04-28 16:14  点击:[]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以党建为引领,依托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边疆民族地区铺就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党建引领,党委统筹搭平台,织密产业发展“组织网”。班洪乡党委坚持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组织网络。在茶产业发展中,乡党委统筹规划“一带四区”党建新版图,打造万亩茶园示范基地和CTC茶项目,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规范初制所3家,2024年茶叶产量达到573.9吨(干毛茶),比2023年的522.9吨提高了51吨。在橡胶产业中,乡党委整合资金1800万元建设橡胶加工厂,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直接带动1379户胶农增收,2024年,全乡橡胶产量达5625吨,实现农业产值4500余万元,户均收入达3.26万元。2024年,沧源县新德橡胶有限公司完成橡胶加工2875.68吨,实现产值3661.96万元。

能人领办,示范引领闯新路,激活创新创业“强引擎”。班洪乡以党员致富带头人和乡土人才为纽带,通过“支部引领、能人带动”模式激发产业活力。辣椒种植产业中,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全乡种植辣椒1400余亩,实现产值2050万元。已建设辣子种植基地4个500亩,带动350户农户种植辣子,户均增收1.8万元。姬松茸产业中,党员种植户王正清带动13户种植户发展15个大棚,中期采摘收入达54万元,带动3个村民小组13户种植户,96户群众就业务工增收户均增收超千元。此外,“土专家”“田秀才”通过技能培训传帮带,为乡村注入持续发展动能。联合村居法律顾问,组建专业研判小组,对村集体、村民小组对外签订的合同、协议从合同主体资格、条款完整性、权利义务对等性等多个维度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对合同中存在的霸王条款、违反公平原则的内容,依法依规精准纠错,切实保障农村集体资产安全和群众的合法权益;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处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多方协调,上下联动架阶梯,构建融合发展“生态圈”。班洪乡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例如,蜜蜂产业采取“政企科村”联动模式,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试验站,打造“南滚河黑蜜”品牌,班洪乡蜂蜜产值从初期10余万元跃升至200余万元。乡村旅游方面,依托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建设观象台、农家乐等设施,带动“班洪四大嫂饭店”等项目,形成“四金”(租金、薪金、股金、现金)增收模式。同时,通过“双绑”机制和“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与资源高效配置。

干群同心,拓宽渠道奔共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班洪乡以群众参与为核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在橡胶产业中,胶农杨明忠因加工厂就近收购,年收入增加且成本降低,干劲倍增;茶农刀文明通过提质增效,12亩茶园年收入达1.5万元,销售渠道稳定无忧。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390余万元。此外,通过“微菜园”“微花园”等“四微”建设,发展庭院经济,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实现生态与生计双赢。

班洪乡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纽带,以共富为目标,探索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班洪样板”。从万亩茶园到橡胶加工厂,从辣椒基地到姬松茸大棚,从蜜蜂产业到乡村旅游,每一步发展都彰显着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与干群同心的磅礴力量。下一步,班洪乡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做强绿美产业,书写边疆振兴、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