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沧源佤族自治县烤烟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7年—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6-16 10:14 作者:沧源自治县政府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111 字体:【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文件

沧政发〔201897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沧源佤族自治县烤烟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7年—2020年)》的通知

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相关单位:

《沧源佤族自治县县烤烟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7年—202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6月15日

沧源佤族自治县县烤烟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2017年——2020年)

烤烟产业是沧源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十二五”以来,沧源县紧紧抓住国家烟叶生产布局调整和省委、省政府将临沧确定为全省重点开发新烟区之一的重大战略性机遇,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烟草部门以及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烤烟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规划目标基本实现。现将沧源县“十二五”烤烟产业发展情况及“十五”烤烟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报告如下。

一、沧源县“十二五”烤烟产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沧源县烤烟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烟区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步伐更加稳健,成为农业骨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

(一)烤烟产业发展队伍基本稳定。“十二五”末,全县有岩帅、糯良、勐角、勐来、勐董、单甲、勐省农场共7个乡(镇41个村委会,325个村民小组,4483户农种植烤烟

(二)推动了经济增长。“十二五”期间, 累计生产收购烟叶21.68万担,比“十一五”的9.36万担增12.32万担,增长1.3倍;累计实现烤烟产值2.6535亿元,比“十一五”的5952万元增2.0583亿元,增3.5倍,累计实现烤烟税收5335万元,比“十一五”的1508万元增3827万元,增2.5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6%。烤烟产业为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促进脱贫致富,实现财政增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烟草行业在烟水、烟路、烤烟房等项目建设中累计投入资金6189万元,同时,通过相关部门投入到烟区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1亿元左右。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业竞争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烤烟种植精细化管理有效地带动了农业生产由粗放式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十三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坚持“市场、质量、规范”这条主线,以“两巩固、三提高”即:巩固面积、巩固总产、提高单产、提高上等烟比例、提高均价为核紧紧围绕“强基础、兴科技、稳规模、提质量、上水平、创特色、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土地集约化、基地规模化、管理专业化、市场品牌化、效益最大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烤烟产业规模、效益、质量协调发展,把沧源县建成河南中烟“黄金叶”高端品牌优质烟叶核心原料基地,为促进烟农增收,企业增效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目标

在确保烟叶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国家计划指标,稳步扩大烟叶种植规模。充分利用我县优良的自然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沧源特色生态烟叶品牌。烤烟种植面积在20172.0354万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烟区布局,以坝区发展夏烟早植为突破,逐年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烟叶收购量在2017完成4.53万担的基础上,2018年达2.3万亩,新增0.47万担,5万担2019年达到2.6万亩,新增1万担,6万担2020年达到3.2万亩,新增2万担,8万担各乡镇计划见附表)。中上等烟叶比例达到100%,上等烟叶比例和收购均价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烟叶交售等级合格率90%以上。“十五”末烟叶产值达1亿以上实现税收2400万元以上

 三、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全县气候条件、土地状况、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全县11个乡(镇、场)中,烤烟生产重点规划布局在东、中部的岩帅、糯良、勐角、勐来、勐董五个乡镇,单甲、勐省两个乡(镇)零星种植,西边的班洪、班老、芒卡三个乡(镇)不列入规划。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为千亩大村、达500亩以上的为中等村、达300亩以上的为小村、300亩以下的为零星种植村,具备资源条件的村要加快培育壮大,提高规模化程度,消除零星种植村,新发展的种烟村规模不得低于300亩。各乡(镇)种植区域具体分布如下:

岩帅镇烤烟种植涉及18个村,即:团结、建设、坝岭3个千亩大村;新寨、东勐、联合、东米、班奈、贺科6个五百亩的中等村;岩帅、贺勐、中贺勐3个小村;岩丙、新华、安海、公曼4个村零星种植。

糯良乡烤烟种植涉及8个村,即:糯良、班考、坝尾、南撒4个千亩大村;贺岭、翁不老、怕秋3个小村,可培育为五百亩以上的中等村;怕拍村零星种植。糯良乡坝尾村为夏烟早植区。

勐角乡烤烟种植涉及5个村,即:莲花塘、勐角、糯掌3个五百亩的中等村,可培育为千亩大村;控角、芒公2个村零星种植;勐甘、控井2个村2018年零星种植,是勐角坝夏烟早植的重点区域,可培育为千亩大村。勐角乡除糯掌村、芒公村外均为夏烟早植区。

勐董镇烤烟种植涉及4个村,即:永冷村1个五百亩的中等村,可培育为千亩大村,芒回、龙乃2个村零星种植;永和、白塔2个村为勐董坝夏烟早植重点区域,目前未发展,列为后备烟区。勐董镇除龙乃村、永冷村的一部分外均为夏烟早植区。

勐来乡烤烟种植涉及2个村,即:民良村1个千亩大村;勐来村1个五百亩的中等村。勐来乡为夏烟早植区。

勐省镇烤烟种植涉及1个村,即:满坎小寨1个小村。

单甲乡烤烟种植涉及2个村,即永武、单甲2个村零星种植。

根据烤烟生产适宜区等级鉴定指标要求,海拔在1100—1800米之间为生产优质烟叶最适宜区、适宜区,全县涉烟的7个乡镇,有27.29万亩的耕地为烤烟种植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除满足粮食生产及其他经济作物正常生产外,可为烤烟生产提供耕地9.68万亩,按照烤烟三年轮作要求,规划建设基本烟田地6万亩,每年提供烤烟生产面积3.2万亩是有保障的。

(二)建设重点

1.计划完成卧式密集烤房800座,总投资3600万元

2.力争完成对6万亩基本烟田的烟水烟路配套建设,确保烟区实现“有水可蓄、有渠可灌、有涝可排、有肥可供、有路可运、有机可耕”的目标。全县分为3个项目区,按照亩均投资1000元的标准进行规划,计划投资4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依托烟草系统补贴和项目整合。

3.巩固现有8个育苗基地的基础上,按就近供苗的原则,增加新的育苗基地,并按照专业化的合作基地建设目标,着重规范和改进育苗基地建设,提高育苗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土地集约化、基地规模化、要素集约化、生产专业化、效益最大化”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烤烟产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脱贫摘帽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管理服务队伍具体抓的责任机制。根据目标任务定职责、定任务、定考核奖励,把年度烟叶收购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到乡(镇),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奖励措施,把烤烟生产相关责任人员纳入考核范围,明确责权利,实行量化考核,县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挂村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县上下形成认识统一、高度重视、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抓烤烟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产业发展经营机制。烤烟生产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各乡镇扶贫开发公司为主体,依法、有序地将土地流转种烟能手、种烟大户手中,实施集中连片开发,为实现基地规模化、土地集约化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烤烟生产服务网络,按照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行育苗烘烤、机耕、植保分级、运输及代表交烟等专业化管理模式,为全面实现生产专业化提供服务保障。

  (三)加强烟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管护。围绕烟区规划布局情况,盘活烟区现有资产,整合农、林、水、扶贫、交通等各渠道的项目,采取联动规划建设的方式,将土地、烟水、烟路、烤房、分级点等配套设施进行要素集中,确保有效改善烟区基础设施状况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集约化,为提升规划区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提供保障

  (四)依托生态优势,树立绿色生态优质烟叶品牌充分发挥沧源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与河南中烟的沟通与衔接,在突出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构建“供求平衡、质量优良、特色突出、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特色优质原料体系,努力把沧源县建成河南中烟“黄金叶”高端品牌优质烟叶核心原料基地。

(五)加强科技兴烟力度。一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着力抓好育苗管理、揭膜培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烤分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精益化生产落实冬耕晒垡、增施有机肥膜下栽烟、定量定位施肥四项实用技术沟无积水、墒无杂草、顶无烟花、腰无烟杈、叶无病虫五个无标准”;加快培养新型职业烟农开展多种形式的烤烟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每年以村组为单位组织各生产环节的培训不少于5次,乡、村技术骨干培训、干部以会代训不少于3次,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个种烟科技明白人。

附件 沧源县2017年——2020年烤烟发展规划表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1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