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的村寨渐渐安静下来,但守护群众的“灯光”从未熄灭。无论是暴雨夜的隐患巡查,还是深夜里的紧急救援,班洪乡干部职工、班洪边境派出所、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们始终坚守一线,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温暖人心,当好群众黑夜中的守护者。
进入汛期后,夜间降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每晚8点起,各村的地质灾害信息员便穿上雨衣、拿上手电筒,在村庄周边、村寨内开始“夜巡”。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泥泞的小路,也照过每一处可能出现险情的角落—松动的石块、滑落的泥土、上涨的河水,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老刀,今晚雨大,屋后的坡地要多留意,有动静立刻给我打电话!”在富公村芒公组,乡干部赵卫红一边敲开村民家门叮嘱,一边在记录本上标记重点监测户。这样的叮嘱,每个雨夜都会在各村寨重复无数次。巡查队不仅要排查隐患,更要确保群众知晓避险路线和信号,让“夜间安全弦”时刻紧绷。
深夜的值班室里,电话铃声就是命令。一次凌晨一点半,富公村芒公组信息员紧急上报:“降雨量比较大,部分群众房前屋后好像有滑坡迹象!”乡应急指挥部立刻启动预案,应急队伍15分钟内集结出发,借着车灯和手电筒的光,清理了5处塌方,在泥泞中开辟通路。
到达现场后,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挨家挨户叫醒村民,引导大家往安置点转移;有的拉起警戒线,防止群众返回危险区域;有的搬运应急物资,搭建临时帐篷。“别怕,跟着我们走,安置点有被子!”党员干部的声音在黑夜里格外有力量。不到1小时,3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受伤。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像黑夜里的星光,照亮了群众的“平安路”。从雨夜巡查、紧急救援到隐患排查,班洪乡的守护者们用坚守与担当,在黑夜里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让“平安”二字在每个夜晚都稳稳落在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