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沧源自治县勐来坝子,旋耕机穿梭轰鸣,烟农采收烟叶、村民插秧播种,“上田采金、下田插绿”的繁忙景象,展现出勐来乡“烟稻+玉米轮作”绿色生产模式的蓬勃生机,这一模式正推动千亩沃土成为“绿色银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沃土增效,破解生态经济双赢密码。勐来乡以烟稻+玉米轮作“用养结合”为核心,打破单一作物连作困境。烟草深扎根系吸收深层养分,水稻淹水环境分解农药化肥残留,玉米须根疏松土壤、利用残留氮素,秸秆还田又化作有机肥。2024年,全乡推广轮作面积3450亩,烟草亩均产值4885元,晚稻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1400公斤,综合亩产值突破6885元,较单一种烟增收约40%,实现“一田多收、钱粮饲兼得”,让土地越种越“肥”。勐来村大寨自然村村民陈锋强说:“以前只种烟,地越种越‘瘦’,病害也多。轮作后,烟叶品质上去了,晚稻收成也稳当,玉米还能做饲料卖个好价钱。”
茬口精调,实现时空双优化。在时间维度上,勐来乡制定“勐来茬口表”,1月烟草育苗,2月移栽,7月烟叶采收后随即翻耕整地,开展晚稻移栽与玉米播种,11月作物丰收,全年土地无闲置。空间维度中,同一块土地分时段承载不同作物,农户还利用烟草生长前期垄间种植绿肥或蔬菜。通过成片种植形成产业带,便于机械化作业,最大化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科技赋能,驱动增产增效双提升。良种良法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为传统农耕注入新活力。勐来乡精选适配良种,推广精准施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使烟叶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购置农机并落实补贴政策,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超80%,每亩节省工时30%以上;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既降低处理成本,又改良土壤结构。
“烟稻+玉米轮作”的绿色致富经,是勐来乡立足实际的创新实践。它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生,更走出一条生态优、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生动的“金色田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