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沧源自治县勐来乡始终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头号工程”,聚焦农村人饮供水实际需求,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农村饮水保障水平,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幸福水”。
补短板,把“民心工程”做到心坎上
“以前一到旱季,水管像得了‘哮喘病’,喘不上气;一到雨季,水管又爱爆管,管护成了老大难。”勐来乡水管员李树华指着替换下来的锈蚀水管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管网“超期服役”问题,勐来乡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到214万元专项经费,实施了民良村供水管网改造项目,走进水源点,施工人员正忙着铺设新的供水管道,供水管网建设将有效解决水流小、水质浑浊等问题。
“这次改造新建供水管网11000米,铺设入户管网2800米,新建蓄水池250立方米,安装排水管道1套,安装增压泵1个。”勐来乡水利服务中心干部介绍。工程采用“主管道+支管道”的供水模式,确保水流稳定。同时,对水源地进行标准化改造,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安装水质监测设备,从源头保障水质安全,新管网建设将成为旱季、雨季“稳压器”,有效解决民良村以及街道片区在内的550余户2200余人的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强管护,驻村工作队变身“水管家”
英格村自2018年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后,村民们告别了过去用水困难的日子。然而,由于供水管道线路长,加上日常运营维护不及时,每到干季,村里就会出现季节性缺水问题。面对这一情况,英格村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挂钩帮扶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到4公里管道、5吨水泥等物资支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们纷纷响应,主动投工投劳。大家拿着铁锹、锄头,一起参与新取水点的挖掘、蓄水池的修建和管道的架设工作中。2024年以来,英格村新增2个取水点,新建5个蓄水池,架设4公里管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村的饮水安全得到了持续巩固。
聚民力,小治理激活力
在公撒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带动村民参与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今年以来,公撒村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和物资,组织村民对水源点进行清理,维修8公里供水管道。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热情高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着村里的“生命水”,饮水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班列、拱弄、永安等村则在水费收缴管理机制上做文章。村里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制定了合理的水费收缴标准,并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村民们缴纳的水费一部分用于支付日常的人力维护成本,一部分用于购买维修材料。2025年,这些村利用收缴的水费对3处总长400余米的供水主管道进行了维修,及时解决了管道漏水、水压不足等问题,为村民们的生活用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农村供水小知识明白纸,让群众了解水质及收费情况,定期对水管员进行培训,通过系列宣传教育,农村供水设施得到有效管护,群众用水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