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锚定“3815”战略目标,全力发展壮大“三大经济”,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0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50亿元,同比增长3.7%。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7%。农业产值7.55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4.82亿元,增长6.8%;牧业产值1.71亿元,下降5.3%;渔业产值0.33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27亿元,增长6.0%。
二、工业动能持续增强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比一季度提高6.4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
分行业看,全县规上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四增二降”。增长的四个行业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下降的两个行业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3%。
三、投资领域高位运行
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0.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5%。
从重要投资领域看,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6.5%;民间投资下降15.1%。
从部门看,交通、农业、工业项目投资为正增长,增速分别为275.1%、30.9%、81.9%;水利、教育、旅游、房地产开发投资为负增长,增速分别下降32.1%、83.6%、43.7%、49.1%。
四、消费市场保持平稳
上半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1.67亿元,同比增长14.4%。
从消费形态看,限上法人商品零售1.22亿元,同比增长16.0%,餐饮收入0.45亿元,同比下降37.5%。
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5.41亿元,同比增长6.0%;零售业销售额20.05亿元,同比增长14.7%;住宿业营业额0.80亿元,同比增长4.6%;餐饮业营业额2.10亿元,同比增长8.7%。
五、服务业发展态势向好
1-5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指标)同比增长6.1%。从核算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
六、财政金融保障有力
上半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3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0.71亿元,同比下降9.0%;非税收入完成1.53亿元,增长2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72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1.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8.9%;农林水支出增长9.7%;交通运输支出增长46.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4.2%。
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00亿元,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同比增长2.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1.78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短期贷款8.50亿元,同比增长7.0%;中长期贷款31.70亿元,同比下降6.0%。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县经济顶住压力延续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全县部分重点行业增长承压,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信心待提振及同期高基数效应仍构成突出压力。下阶段,全县上下要锚定目标,用好用足各类政策工具,务实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加快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积极培育消费增长新引擎,持续巩固提升经济运行良好态势。